嗟来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 ㄐㄧㄝ ㄌㄞˊ ㄓㄧ ㄕㄧˊ
成语解释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成语繁体嗟來之食
成语简拼jlzs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嗟,不能读作“jué”。
成语辨形嗟,不能写作“蹉”或“磋”。
近 义 词残羹冷炙 
成语例子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英语翻译a handout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从嗟来之食开始成语接龙



词语解释

  1. [a handout] 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外语翻译

  • 德语:verächtlich zugeworfenes Almosen (V, Sprichw)​
  • 法语:pitance distribuée avec mépris

国语词典

  1.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网络解释

    1. 嗟来之食
      1. 嗟来之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iē lái zhī shí,意思是侮辱性的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