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

nù xíng yú sè ㄋㄨˋ ㄒㄧㄥˊ ㄧㄩˊ ㄙㄜˋ
成语解释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成语出处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成语简拼nxys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成语辨形形,不能写作“行”或“刑”。
成语辨析见“怒不可遏”(708页)。
近 义 词怒不可遏 怒目切齿 怒气冲天 
反 义 词喜形于色 喜不自胜 
成语例子(1)怒形于色,在商场上是一大忌。(2)做人不要怒形于色,以免吃亏上当。
英语翻译be black in the face
俄语翻译лицо исказило гневом
其他语言<德>zornig aussehen

从怒形于色开始成语接龙



词语解释

  1. [betray one’s anger;look angry] 满脸怒气、极不愉快的神色很明显
    1. 说至此,宋参谋怒形于色,目光如炬!问“ 贺司令对过激党有无除灭方法?”答:“有!杀!”—— 老舍《赵子曰》

国语词典

  1. 内心的愤怒显现在脸上。
    1. 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七.子夏蹴酒》:「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2. 《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曹沬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网络解释

  1. 怒形于色
    1. 怒形于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nù xíng yú sè,解释为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