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鼻而过

yǎn bí ér guò ㄧㄢˇ ㄅㄧˊ ㄦˊ ㄍㄨㄛˋ
成语解释掩:遮盖。捂着鼻子走开。形容对事物丑恶的嫌恶。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成语繁体掩鼻而過
成语简拼ybeg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掩,不能写作“奄”。
反 义 词蜂拥而至 
成语例子他出入乘车,衣着华丽,人们见他却掩鼻而过。

从掩鼻而过开始成语接龙



词语解释

  1. 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国语词典

    1. 形容厌恶不洁之物。
      1. 宋.杨万里〈答施少才书〉:「某昔读书至此,必掩鼻而过之,今则不然,岂惟不掩鼻,又将褰裳而践之。」

    网络解释

    1. 掩鼻而过
      1.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