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得利

yú rén dé lì ㄧㄩˊ ㄖㄣˊ ㄉㄜ ㄌㄧˋ
成语解释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成语繁体漁人得利
成语简拼yrdl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
成语辨形渔,不能写作“鱼”。
近 义 词渔翁得利 
成语例子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从渔人得利开始成语接龙



词语解释

  1.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因以“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1. 亦作:[[渔翁得利]]

      国语词典

      1.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
        1. 《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