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污狼藉

zāng wū láng jí ㄗㄤ ㄨ ㄌㄤˊ ㄐㄧˊ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成语繁体贜汙狼藉
成语简拼zwlj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名声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赃污狼籍 赃贿狼藉 赃私狼藉 
成语例子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赃污狼藉。★唐白居易《败于尹躬洋州刺史制》

从赃污狼藉开始成语接龙



词语解释

  1.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国语词典

    1. 因贪污受贿而名声败坏,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1. 《魏书.卷八九.酷吏传.崔暹传》:「初以秀才累迁南兖州刺史,盗用官瓦,赃污狼藉,为御史中尉李平所纠,免官。」
      2. 唐.白居易〈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赃污狼藉。」

    网络解释

    1. 赃污狼藉
      1. 赃污狼藉,读音zāng wū láng jí,汉语成语,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出自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