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郎中

等知州大人带着母亲亲自采摘的八斗野酸枣,和老夫人及随从坐船顺水而下,打道回府时,真有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兴奋,畅快,心旷神怡,爽!

不料,杨知州乐极生悲,刚到滦洲码头下船,就被京城来的钦差奉旨拿下,打入囚车,押回了京城。圣旨上说:经查,滦洲知州杨炳,曾作诗曰:春来草返青,夜尽天复明。可见其心存异志,图谋不轨。“返青”(反清)“复明”,这可是满门抄斩之罪呀。

其实,杨炳虽为汉人,可他十载寒窗,终得金榜提名,并被雍正亲点探花及第,又授滦洲知州。他就是肝脑涂地也难报皇上的知遇之恩呀,哪来的什么“心存异志”“反清复明”啊。只因他上任以来,整顿吏治,推行新政,伤人太多,伤的又太深。这才有人心怀叵测,无中生有,罗织罪名,欲制他于死地。而他那两句闲诗,又恰好授人以柄。竟管是断章取义的歪曲和别有用心的陷害,可他却有口难辩,无法说清。这就是令人谈虎色变,让朝野噤若寒蝉的大清“文字狱”。

雍正四年秋,杨炳一家四口被押赴西市行刑斩首。当日,雍正亲临法场坐阵,以警示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时值午时三刻,三声追魂炮响,监斩官手拿令牌刚要掷地,张嘴吐出半个“斩”字,就见从人群里挤出一个身穿黄马褂的老人径直跑到雍正驾前,双膝跪地双手捧一锦盒奉上。待雍正打开锦盒一看,不由大吃一惊。随即下口谕,赦杨炳一家无罪。穿黄马褂的老人给雍正磕过头后,赶紧起身跑过去,让兵卒们给杨炳及家人除去枷锁。杨炳泪眼相辩,在皇上驾前救下他一家老小性命的这个人,竟然是哑巴郎中

不错,恭喜你,猜对了。这哑巴郎中,正是当年康熙临终时遣散出宫的太监,而且就是给康熙讲“九狗出一獒”的那个资深老太监。可他到底凭着啥东西,让刚愎自用、惟我独尊的雍正皇帝,当场赦免了滦洲知州杨炳一家呢?答案就在当年康熙御赐的那个锦盒里。

当年,康熙采用“九狗出一獒”之法,确立自己百年之后的继位者。虽说康熙在有生之年,难以知晓将来的继位者会是哪位皇子,可他料定,既能力挫群雄夺得此位,必是大智大勇,惟我独尊,刚愎自用之人。此人登基后,为祛除我大清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沉疴积弊,定会下猛药、用重典,大破大立。而重刑之下,必出冤狱。为遏止新帝错杀忠良,妄杀无辜,康熙便在临终之际,将身边太监委以重任,“遣散”出宫,以行医、剃头、货郎、打把式卖艺乃至讨饭行乞为业,行走市井,往来村镇。暗中窥察县洲府等各处官员在百姓中的口碑。如一旦有忠良清官被污陷入狱而危机生命时,这些赋有特殊使命的太监,便可身穿御赐黄马褂进京,将御赐锦盒面呈新皇陛下。

雍正打开锦盒,为啥要大吃一惊,并立下口谕,当即赦免了滦洲知州杨炳一家呢?原来在锦盒里装着康熙生前御笔亲书的《赦诏》:经查,此人为我大清之忠良。立赦。钦此。落款处,加盖着康熙的朱红大印。

标签: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



经典童话

儿童故事

寓言故事

民间故事

专题童话

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