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字组词目录:

lóng开头   lóng结尾   lóng中间   lóng成语



拼音 “lóng” 龙组词

  1. 龙舸 [lóng gě]
      即龙舟。
  2. 龙歌 [lóng gē]
      管乐器的吹奏声。
  3. 龙钩 [lóng gōu]
      钩镰刀之类的利器。
  4. 龙虎山 [lóng hǔ shān]
      在江西省贵溪县西南。由龙、虎二山组成,故名。海拔200米左右。东汉道教祖师张道陵后裔世居于此,为正一道发源地。原有龙虎观坐落在山岩中,今存残垣。山有二十四胜景。山东南麓上清镇有上清宫、天师府等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5. 龙椁 [lóng guǒ]
      皇帝的棺椁。
  6. 龙怪 [lóng guài]
      龙神。
  7. 龙虎营 [lóng hǔ yíng]
      《后汉书.南匈奴传》:“攻破京兆虎牙营。”李贤注:“虎牙营即京兆虎牙都尉也。《西羌传》云:‘置虎牙都尉于长安,扶风都尉于雍。’《汉官仪》曰:‘凉州近羌,数犯三辅,京兆虎牙﹑扶风都尉将兵卫护园陵’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后因以“龙虎营”指京都军营。
  8. 龙扈 [lóng hù]
      皇帝的扈从。
  9. 龙公 [lóng gōng]
      称龙王。
  10. 龙光 [lóng guāng]
      1.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 2.指发生不同寻常的光辉。 3.天子气,瑞气。 4.非凡的风采,神采。 5.特指皇帝的风采。 6.指才华。 7.喻指有才华者。 8.宝剑的光芒。 9.皇帝给予的恩宠,荣光。龙,通“宠”。语本《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毛传﹕“龙﹐宠也。”郑玄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
  11. 龙虎斗 [lóng hǔ dòu]
      1.《龙虎斗》为绍兴地方戏目,演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呼延赞交战的故事。因以指势均力敌的争斗。 2.广东名菜。
  12. 龙宫 [lóng gōng]
      神话传说中龙王的宫殿。 神话中龙王居住的海底宫殿
  13. 龙关 [lóng guān]
      指漠北少数民族所设的关隘。
  14. 龙户 [lóng hù]
      旧时南方的水上居民。也称蜑户﹑蛋户。
  15. 龙骨 [lóng gǔ]
      1.鸟类的胸骨,善于飞翔的鸟类这块骨头形成较高的突起。
  16. 龙华树 [lóng huá shù]
      佛教语。弥勒成道时的道树。
  17. 龙煤 [lóng méi]
      龙脑香焚烧后的馀烬。
  18. 龙荔 [lóng lì]
      果名。壳如小荔枝,肉味如龙眼,树干﹑叶亦似二果,故名。
  19. 龙髓 [lóng suǐ]
      1.龙脑香树的树汁。 亦指龙脑香。
  20. 龙奋 [lóng fèn]
      谓贤才之士奋发有为。
  21. 龙唇 [lóng chún]
      琴唇的美称。或说琴唇以龙为饰者。
  22. 龙摅 [lóng shū]
      1.如龙之飞腾上天。谓帝王兴起。 2.谓羽化登仙。
  23. 龙池 [lóng chí]
      1.琴底的二孔眼之一。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沼。 2.池名。所名之池非一。其一在唐长安隆庆坊玄宗未即位时所居的旧邸旁,中宗曾泛舟其中。玄宗即位后于隆庆坊建兴庆宫,龙池被包容于内。在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内。 3.犹凤池。指中书省。 4.借指内阁。
  24. 龙蹺 [lóng qiāo]
      1.道教所谓飞行之术。 2.见“龙蹺经”。
  25. 龙銮 [lóng luán]
      皇帝的车驾。
  26. 龙胆紫 [lóng dǎn zǐ]
      一种染料,含有副玫瑰红的一个或多个甲基的衍生物,用作生物学着色剂以及杀菌剂、杀霉菌剂和打虫药。 一种染料,含有副玫瑰红的一个或多个甲基的衍生物,用作生物学着色剂以及杀菌剂、杀霉菌剂和打虫药
  27. 龙笙 [lóng shēng]
      笙的一种。指声如龙吟或以龙为饰的笙。
  28. 龙幡 [lóng fān]
      1.画有龙的旗帜。 2.中军主帅之旗。
  29. 龙性 [lóng xìng]
      1.倔强难驯的性格。 2.指骏马。 3.指变化屈伸貌。
  30. 龙臧 [lóng zāng]
      见“龙藏”。
  31. 龙幰 [lóng xiǎn]
      指帝王的内寝。
  32. 龙轩 [lóng xuān]
      指帝王车驾。
  33. 龙身 [lóng shēn]
      1.龙的身躯。 2.《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以“龙身”形容人有声名。
  34. 龙壁 [lóng bì]
      1.斑斓的山壁。 2.山壁名。在广西柳州附近。
  35. 龙据 [lóng jù]
      犹龙盘。
  36. 龙庭 [lóng tíng]
      1.亦作“龙廷”。 2.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 3.借指匈奴和其他边塞少数民族国家。 4.指朝廷。 5.隆起的天庭。旧时以为帝王异相。 指朝廷坐龙庭
  37. 龙蜕 [lóng tuì]
      1.传说中龙所脱的皮。 2.指蛇蜕。
  38. 龙钵 [lóng bō]
      咒龙请雨之钵。典出《晋书.艺术传.僧涉》:“﹝僧涉﹞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
  39. 龙角 [lóng jiǎo]
      1.龙的角。 2.喻指龙角状的东西。 3.龙角地。旧时堪舆家认为最吉的葬地。 4.犹日角。帝王之相。 5.指东方苍龙星座。
  40. 龙雏 [lóng chú]
      笋;幼竹。
  41. 龙标 [lóng biāo]
      1.地名。即今湖南省黔阳县。南朝梁为龙?县,隋属沅陵郡,唐武德七年改名龙标县,因龙标山得名。 2.指唐代诗人王昌龄。王曾左迁龙标,为龙标尉,因称。 3.犹龙榜﹑龙虎榜。 4.龙船竞渡时争夺的锦标。
  42. 龙彩 [lóng cǎi]
      《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后因以“龙彩”指斑斓的色彩。
  43. 龙路 [lóng lù]
      见“龙辂”。
  44. 龙艘 [lóng sōu]
      即龙舟。皇帝乘坐的御船。
  45. 龙阶 [lóng jiē]
      即龙墀。
  46. 龙漠 [lóng mò]
      白龙堆沙漠的略称。亦泛指西北边荒之地。
  47. 龙气 [lóng qì]
      1.龙脑香的香气。 2.《易.干》:“云从龙。”后因称云雾为“龙气”。 3.指帝王之气。
  48. 龙蛇阵 [lóng shé zhèn]
      兵阵名。
  49. 龙涛 [lóng tāo]
      美酒名。
  50. 龙镳 [lóng biāo]
      1.仙人的坐骑。 2.骏马。 3.皇帝的车驾。借指皇帝。
  51. 龙文剑 [lóng wén jiàn]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干将,阳,龙文;莫邪,阴,漫理。”后因称宝剑为龙文剑。
  52. 龙矩 [lóng jǔ]
      龙形的碑座。
  53. 龙案 [lóng àn]
      御案。
  54. 龙举 [lóng jǔ]
      1.犹龙翔。 2.喻王业兴起。 3.谓羽化而登仙。 4.犹言龙蟠凤翥。形容笔势。
  55. 龙豆 [lóng dòu]
      续断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续断》。
  56. 龙陛 [lóng bì]
      宫殿的台阶。
  57. 龙雕 [lóng diāo]
      雕画龙文。形容辞藻之美。
  58. 龙辔 [lóng pèi]
      神仙乘坐的龙驾的车。
  59. 龙润 [lóng rùn]
      雨的别称。
  60. 龙楼 [lóng lóu]
      1.汉代太子宫门名。 2.借指太子所居之宫。 3.借指太子。 4.指朝堂。
  61. 龙藻 [lóng zǎo]
      1.龙形纹。 2.奇丽的辞藻。
  62. 龙鞭 [lóng biān]
      帝王躬耕籍田所用牛鞭。
  63. 龙脑香 [lóng nǎo xiāng]
      龙脑香树树干中所含的油脂的结晶。味香,其纯粹者﹐无色透明。俗称冰片。
  64. 龙体 [lóng tǐ]
      1.龙的躯体。 2.帝王的身体。 皇帝之身龙体无恙
  65. 龙门 [lóng mén]
      ①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第: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②古代科举试场的正门,后喻指科举中式为登龙门: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③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66. 龙首 [lóng shǒu]
      1.龙的头。
  67. 龙纶 [lóng lún]
      圣旨﹐诏旨。
  68. 龙门阵 [lóng mén zhèn]
      见〖摆龙门阵〗。
  69. 龙窟 [lóng kū]
      即龙宫。
  70. 龙輴 [lóng chūn]
      载天子棺柩的车。其车辕画以龙。
  71. 龙动 [lóng dòng]
      伦敦的旧译名。
  72. 龙盏 [lóng zhǎn]
      饰刻龙形的酒盏。
  73. 龙仔 [lóng zǎi]
      方言。黎族旧称奴隶。
  74. 龙香剂 [lóng xiāng jì]
      名墨名。
  75. 龙笳 [lóng jiā]
      即笳。借指皇家乐队。
  76. 龙堆 [lóng duī]
      1.白龙堆的略称。古西域沙丘名。 2.即金沙洲。洞庭湖中洲名。 3.喻指长堤。
  77. 龙殿 [lóng diàn]
      1.宫殿;朝堂。 2.龙宫。
  78. 龙盾 [lóng dùn]
      1.亦作“龙楯”。 2.画有龙的盾牌。
  79. 龙尾砚 [lóng wěi yàn]
      砚名。用龙尾石制成的砚。产江西省婺源县。为砚中之上品。
  80. 龙鬐 [lóng qí]
      龙鬣。
  81. 龙筇 [lóng qióng]
      即笻竹。
  82. 龙祠 [lóng cí]
      1.古代匈奴单于大会龙城,祭祀天地鬼神。 2.祭祀龙神的祠庙。
  83. 龙荒 [lóng huāng]
      漠北。龙,指匈奴祭天处龙城;荒,谓荒服。
  84. 龙须草 [lóng xū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狭线形。初夏开花。茎叶可以做蓑衣、绳索、草鞋等,亦可织席、造纸。有的地方叫蓑草或蓑衣草。晋 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有龙鬚草,一名縉云草。”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器语·槟榔合》:“包以龙鬚草织成,大小相函,广三寸许。”
  85. 龙抬头 [lóng tái tóu]
      亦作“龙擡头”。农历二月二日。古中和节。传说此日安眠了一冬的龙抬起头来。
  86. 龙禁尉 [lóng jìn wèi]
      皇帝禁中侍卫。
  87. 龙蟠 [lóng pán]
      见“龙盘”。 龙蟠里,在现在南京市清凉山下
  88. 龙瓶 [lóng píng]
      饰龙形的花瓶。
  89. 龙颡 [lóng sǎng]
      高额。
  90. 龙势 [lóng shì]
      晋王嘉《拾遗记.少昊》:“有水屈曲亦如龙凤之状,有山盘纡亦如屈龙之势。”后因以“龙势”指盘屈夭矫如龙之物。
  91. 龙台 [lóng tái]
      见“龙台观”。
  92. 龙驹 [lóng jū]
      1.指骏马。 南朝 陈 徐陵《骢马驱》诗:“白马号龙驹,雕鞍名鏤衢。”唐 杜甫《惜别行送刘判官》:“祗收壮健胜铁甲,岂因格鬭求龙驹。”明 徐复祚《投梭记·恣劫》:“请缨倜儻,僇长鲸龙泉射芒;死绥慨慷,斩 蚩尤 龙驹快驤。”郭沫若《题画赠朝鲜同志》诗:“龙驹一日行千里,国运升恒亦如此。”
  93. 龙媒 [lóng méi]
      1.《汉书.礼乐志》:“天马徕龙之媒。”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后因称骏马为“龙媒”。 2.喻俊才。 3.指土龙。迷信者用土制成龙状,以为可招诱真龙来降雨。 4.唐御马厩六闲之一。
  94. 龙蠖 [lóng huò]
      1.《易.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蠖”指屈伸。 2.指以屈求伸﹐走捷径。
  95. 龙兰 [lóng lán]
      兰的一种。
  96. 龙舆 [lóng yú]
      1.高大轩敞的车舆。 2.由龙拉的车舆。 3.天子的车舆。 4.借指皇帝。 5.指皇帝的统治区。舆,舆地。
  97. 龙驾 [lóng jià]
      1.龙拉的车。
  98. 龙庙 [lóng miào]
      指龙王庙。元徐再思有《普天乐.吴江八景.龙庙甘泉》曲。
  99. 龙蒸 [lóng zhēng]
      指升腾的云气。
  100. 龙髯 [lóng rán]
      1.亦作“龙髥”。龙之须。《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唐 李峤《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 龙髯安可攀?”清 顾炎武《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清 叶方蔼《授职翰林学士
  101. 龙直 [lóng zhí]
      宫中巡夜值更者。
  102. 龙华会 [lóng huá huì]
      庙会名。旧时荆楚以四月八日设会祝弥勒下生。
  103. 龙墀 [lóng chí]
      1.犹丹墀。 2.借指皇帝。 3.法坛,道场。
  104. 龙木 [lóng mù]
      龙须草。
  105. 龙輀 [lóng ér]
      1.亦作“龙轜”。 2.帝王的丧车。
  106. 龙攒 [lóng zǎn]
      天之之柩。
  107. 龙拿 [lóng ná]
      龙腾起捉物貌。形容山势起伏蜿蜒。
  108. 龙腹 [lóng fù]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以“龙腹”为跻身贤人之间的典故。
  109. 龙辇 [lóng niǎn]
      皇帝的车驾。
  110. 龙楯 [lóng dùn]
      见“龙盾”。
  111. 龙枣 [lóng zǎo]
      泽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泽兰》。
  112. 龙髥 [lóng rán]
      见“龙髯”。
  113. 龙鵄 [lóng chī]
      ?鸱。猫头鹰。龙,通“?”。
  114. 龙麟 [lóng lín]
      1.龙和麒麟。 2.骏马名。
  115. 龙邛 [lóng qióng]
      水波互相撞击之貌。
  116. 龙象 [lóng xiàng]
      1.龙与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 2.指高僧。 3.指罗汉像。 4.象中体格壮健高大者。 5.指皇帝。
  117. 龙藏 [lóng cáng]
      1.亦作“龙臧”。亦作“龙臧”。 2.《易.干》:“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因以“龙臧”指潜藏勿用。
  118. 龙龛 [lóng kān]
      嵌佛像之石室或神椟。
  119. 龙辀 [lóng zhōu]
      1.神话传说中的龙车,乃“日”所乘。 2.端上刻作龙头的车辕。借指天子之车。
  120. 龙腮 [lóng sāi]
      琴名。
  121. 龙沙 [lóng shā]
      1.即白龙堆。 2.今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 3.南京市内狮子山,晋元帝初渡江,见其山岭连绵﹐险要如塞北卢龙,故亦名卢龙山。遂以塞北卢龙山后沙漠指南京狮子山后的江畔沙滩。 4.指江西南昌城北一带白沙丘。 5.泛指塞外漠北边塞之地;荒漠。 6.草名。麻黄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麻黄》。 泛指塞外沙漠之地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后汉书.班超传赞》
  122. 龙槛 [lóng kǎn]
      宫中水边有栏杆的亭轩类建筑。
  123. 龙辅 [lóng fǔ]
      盛龙节的玉函。
  124. 龙龈 [lóng yín]
      于琴尾端,用以承弦者。
  125. 龙施 [lóng shī]
      古代名家公孙龙﹑惠施的并称。
  126. 龙女 [lóng nǚ]
      传说中指龙王的女儿。
  127. 龙浔 [lóng xún]
      即龙潭。
  128. 龙退 [lóng tuì]
      蛇蜕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蛇蜕》。
  129. 龙睡 [lóng shuì]
      龙睡眠。语本《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南齐书.幸臣传论》﹕“窥盈缩于望景﹐获骊珠于龙睡。”后以“龙睡”喻指动必伤人者处于昏睡不动的状态。
  130. 龙飙 [lóng biāo]
      指乘坐龙所驾之车的仙者。
  131. 龙脉 [lóng mài]
      亦作“龙脈”。1.堪舆家语。指山峦连绵起伏的好风水。2.借指皇陵。 相地看风水用的术语。说地势如游龙龙脉起伏
  132. 龙泉窑 [lóng quán yáo]
      宋瓷窑名。因在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所产为青瓷,土细质厚,色葱翠,釉彩多碎纹。
  133. 龙神 [lóng shén]
      指龙王。
  134. 龙胤 [lóng yìn]
      皇裔。
  135. 龙轜 [lóng ér]
      见“龙輀”。
  136. 龙王爷 [lóng wáng yé]
      龙王的尊称。
  137. 龙口 [lóng kǒu]
      1.指龙形香炉的出烟口。 2.五龙口之省称。山东省莱阳市东南有五龙山,五龙山有水道五,于山下合流入海。五龙口即此五条水道汇聚入海处。 3.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
  138. 龙天 [lóng tiān]
      佛教语。即天龙八部。皆为护法神。
  139. 龙逢 [lóng féng]
      1.亦作“龙逄”。 2.即关龙逢。夏之贤人,因谏而被桀所杀,后用为忠臣之代称。
  140. 龙襄 [lóng xiāng]
      见“龙骧”。
  141. 龙心 [lóng xīn]
      圣意,皇帝的情绪。
  142. 龙鸣 [lóng míng]
      谓剑在鞘中作龙鸣声。语出《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人有盗发之者,睹无所见。唯有一剑停在室中,欲进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
  143. 龙种 [lóng zhǒng]
      1.龙所传种。 2.指骏马。 3.喻俊杰。 4.指帝王的子孙。 5.竹的别名。
  144. 龙榜 [lóng bǎng]
      1.龙船上的桨。 2.亦作“龙榜”。即龙虎榜。
  145. 龙纛 [lóng dào]
      绘有龙形的大旗。
  146. 龙胄 [lóng zhòu]
      龙的子孙。借指帝王和贵族后裔。
  147. 龙花 [lóng huā]
      见“龙华”。
  148. 龙绡 [lóng xiāo]
      1.即鲛绡。 2.比喻薄如鲛绡之物。
  149. 龙脊 [lóng jǐ]
      指山脊。
  150. 龙湫 [lóng qiū]
      1.上有悬瀑下有深潭谓之龙湫。 2.瀑布名。在浙江雁荡山。
  151. 龙节 [lóng jié]
      1.龙形符节。 2.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节。 3.竹节。亦借指竹。
  152. 龙疏 [lóng shū]
      即龙兹。
  153. 龙界 [lóng jiè]
      帝都,京都。
  154. 龙勒 [lóng lè]
      黑白杂色的马络头。
  155. 龙跃 [lóng yuè]
      1.喻王者兴起。语本《易.干》:“见龙在田……或跃在渊。” 2.喻纵横驰骋,奋发有为。 3.飞驶貌。 4.腾飞貌。
  156. 龙笛 [lóng dí]
      1.亦作“龙?”。 2.指笛。据说其声似水中龙鸣,故称。语本汉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后则多指管首为龙形的笛。
  157. 龙恩 [lóng ēn]
      皇帝的恩典。
  158. 龙居 [lóng jū]
      龙的居所。
  159. 龙币 [lóng bì]
      汉武帝时所造银币名。上有龙纹图案,故称。
  160. 龙巾 [lóng jīn]
      君王所用之巾。
  161. 龙团 [lóng tuán]
      1.宋代贡茶名。饼状,上有龙纹,故称。 2.盘龙纹饰。
  162. 龙驰 [lóng chí]
      骏马奔驰。
  163. 龙黄 [lóng huáng]
      黄色的龙。喻指黄河。
  164. 龙漏 [lóng lòu]
      古代计时的一种漏壶。铸为龙形,故名。
  165. 龙鸟 [lóng niǎo]
      龙和凤鸟。比喻贤才。
  166. 龙血树 [lóng xuè shù]
      树木名。常绿乔木。高可达二十米。产于热带。树干分泌的红色树脂是提炼中药血竭的原料。
  167. 龙赵 [lóng zhào]
      乐书《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和《雅琴赵氏》七篇的并称。
  168. 龙洞 [lóng dòng]
      天然的山洞,是石灰岩被含有碳酸气的水溶解而部分消失后形成的。 溶洞,是石灰岩被含有碳酸气的水溶解而部分消失后形成的
  169. 龙鸡 [lóng jī]
      见“龙鵄”。
  170. 龙尾 [lóng wěi]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 4.砚名。亦泛指砚。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6.古国名。南诏的别称。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171. 龙窠 [lóng kē]
      1.即龙华树。 2.指弥勒佛。弥勒佛成道于龙华树下,故称。
  172. 龙德 [lóng dé]
      圣人之德;天子之德。
  173. 龙驎 [lóng lín]
      骏马。
  174. 龙駼 [lóng tú]
      骏马。
  175. 龙足 [lóng zú]
      1.指皇帝的踪迹。 2.喻必不可少的。与“蛇足”相对。
  176. 龙烟 [lóng yān]
      亦作“龙煙”。传说六神之一,主肝脏之神。
  177. 龙景 [lóng jǐng]
      指龙的形象。
  178. 龙牙蕉 [lóng yá jiāo]
      香蕉的别名。
  179. 龙刀 [lóng dāo]
      1.《太平御览》卷八三○引晋张敞《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龙头金缕交刀四。”后因称剪刀为龙刀。 2.指宝刀,宝剑。
  180. 龙蛇年 [lóng shé nián]
      旧指凶岁。
  181. 龙堂 [lóng táng]
      1.画有蛟龙之堂。 2.寺观名。在浙江诸暨五泄山上。
  182. 龙鱼 [lóng yú]
      1.即龙鲤。一说指鲵鱼,人鱼。《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貍。一曰鰕。”郭璞 注:“或曰:龙鱼似貍,一角。”郝懿行 笺疏:“龙鱼,郭氏《江赋》作龙鲤,张衡《思玄赋》仍作龙鱼……貍当为鲤,字之譌。”袁珂 校注:“龙鱼,疑即《海内北经》所记陵鱼,盖均神话传説中人鱼之类也。”唐 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鵠。”元 吕诚《南海口号》之二:“船来争市龙鱼鮓,客至先需荔子盘。”参见“龙鲤”。
  183. 龙舰 [lóng jiàn]
      天子所乘的大船。
  184. 龙血 [lóng xuè]
      1.指死于战争者之血。 2.龙血树树干分泌的红色树脂。参见“龙血树”。
  185. 龙草 [lóng cǎo]
      水草名。即水荭。
  186. 龙钏 [lóng chuàn]
      饰刻龙形的镯子。
  187. 龙柏 [lóng bǎi]
      树名。桧的栽培变种。
  188. 龙野 [lóng yě]
      龙所在之野。借指中国。
  189. 龙邸 [lóng dǐ]
      天子或太子的住宅。
  190. 龙睛鱼 [lóng jīng yú]
      金鱼的一种,眼球很大,突出眼眶之外,腹部肥大,尾鳍特别大。
  191. 龙翼 [lóng yì]
      1.帝王的辅相。 2.指东南方。龙,指东方苍龙七星;翼﹐代表南方朱鸟七星。
  192. 龙亶 [lóng dǎn]
      见“龙亶石”。
  193. 龙华寺 [lóng huá sì]
      寺名。在今上海市龙华镇。唐嗣圣四年(公元704年)兴建,后历经兴废,现寺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寺前有龙华塔。
  194. 龙蹲 [lóng dūn]
      《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引《春秋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后因以“龙蹲”指孔子。
  195. 龙御 [lóng yù]
      见“龙驭”。
  196. 龙篆 [lóng zhuàn]
      喻指缭绕的香烟。
  197. 龙阮 [lóng ruǎn]
      柄上刻饰龙形的拨弦乐器阮咸。
  198. 龙阳 [lóng yáng]
      指战国魏男宠龙阳君。据《战国策.魏策四》载: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问故,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王乃令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二﹕“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后因以“龙阳”指男色。
  199. 龙鬣 [lóng liè]
      龙颈上的长毛。
  200. 龙灯 [lóng dēng]
      民间舞蹈用具,用布或纸做成的龙形的灯,灯架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表演时每人举着一节,同时舞动,用锣鼓伴奏:耍龙灯。
  201. 龙眠 [lóng mián]
      1.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别号。公麟致仕后,归老于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 2.指归隐林下。 3.山名。在安徽桐城西北,与舒城﹑六安接界。借指舒州。
  202. 龙虾 [lóng xiā]
      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龙虾科。体粗壮,色鲜艳,常有美丽斑纹。头胸甲坚硬多棘。两对触角很发达,尤其是第二对;基部数节粗而有棘,但无鳞片。步足五对,无钳,都呈爪状。栖息海底,行动缓慢,不善游泳。肉味鲜美,是名贵的经济虾类。
  203. 龙津女 [lóng jīn nǚ]
      侍客酌酒的妓女。
  204. 龙禁 [lóng jìn]
      1.指皇帝所居之禁中。 2.旧时忌日名。
  205. 龙藏寺 [lóng cáng sì]
      1.寺名。
  206. 龙驷 [lóng sì]
      1.驾车的四匹良马。
  207. 龙车 [lóng chē]
      1.《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后因以“龙车”指日车。 2.《艺文类聚》卷七一引汉应劭《汉仪》:“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后因以“龙车”指天子的车驾。 3.《大戴礼记.五帝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后因以“龙车”为神仙所乘车。
  208. 龙胆 [lóng dǎn]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或披针形。秋季开花﹐聚伞花序顶生,蓝紫色。中医以根入药。性寒味苦,主治黄疸﹑热痢﹑目赤﹑咽痛及小便热痛等症。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龙胆》。
  209. 龙夜 [lóng yè]
      “鱼龙夜”的省称。指秋日。
  210. 龙斗 [lóng dòu]
      1.两龙相斗。 2.喻群雄逐鹿,争夺天下。
  211. 龙袱 [lóng fú]
      宫中所用绣龙的包袱。
  212. 龙杖 [lóng zhàng]
      1.亦作“龙仗”。 2.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后因以“龙杖”美称竹杖。
  213. 龙焙 [lóng bèi]
      茶名。
  214. 龙床 [lóng chuáng]
      亦作“龙牀”。1.天子的御床。2.雕饰有龙的床。3.御座。
  215. 龙旆 [lóng pèi]
      垂挂的龙旗。
  216. 龙廷 [lóng tíng]
      见“龙庭”。
  217. 龙篴 [lóng dí]
      见“龙笛”。
  218. 龙门寺 [lóng mén sì]
      寺名。后魏熙平元年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为游览胜地。
  219. 龙雀 [lóng què]
      1.传说中的神鸟。鸟身鹿颈。 2.晋时赫连勃勃宝刀名。制作极巧,下为大环,以缠龙为之﹐其首鸟形。
  220. 龙岫 [lóng xiù]
      《西京杂记》卷二:“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后因以“龙岫”泛指精美的湖山建筑。
  221. 龙香 [lóng xiāng]
      1.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木材淡黄褐色,细致,有芳香,可提炼芳香剂。也称垂柏。
  222. 龙舫 [lóng fǎng]
      龙舟。
  223. 龙牵 [lóng qiān]
      1.即靷。引车前行的革带。一端系于马颈的皮套上,一端系于车轴之上。 2.南朝梁任昉《奏弹刘整》:“婢采音偷车栏﹑夹杖﹑龙牵。”后用为窃物之典。
  224. 龙旟 [lóng yú]
      龙旗。借指皇帝。
  225. 龙凤舸 [lóng fèng gě]
      即龙凤船。
  226. 龙母 [lóng mǔ]
      指龙王的后妃。
  227. 龙元 [lóng yuán]
      见“龙圆”。
  228. 龙蹄 [lóng tí]
      亦作“龙蹏”。瓜的一种。
  229. 龙圆 [lóng yuán]
      1.亦作“龙元”。 2.即龙洋。
  230. 龙溪 [lóng xī]
      茶名。
  231. 龙质 [lóng zhì]
      指好的竹子。
  232. 龙颜 [lóng yán]
      1.谓眉骨圆起。《史记·高祖本纪》:“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晋 潘岳《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后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南史·褚彦回传》:“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识龙颜。”唐 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鲁迅《热风·智识即罪恶》:“他只穿一件极俭朴的爱国布的龙袍,但那龙颜却比活的时候胖得多了。”
  233. 龙眼 [lóng yǎn]
      ①常绿 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黄白色,圆锥花序。果实球形,外皮黄褐色,果肉白色,可以吃,味甜,也可入药。产于福建、广东等地。②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桂圆。
  234. 龙鳞 [lóng lín]
      1.龙的鳞甲。 2.《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因以“龙鳞”指人主。 3.指皇帝的衮服,龙袍。 4.像龙鳞的样子。 5.似龙鳞的事物。指水波,涟漪。 6.幼竹。幼竹有箨,如龙鳞状。 7.松桧之属。松桧之皮如龙鳞,故称。 8.累累垂垂的葡萄。 9.宝刀名。
  235. 龙榻 [lóng tà]
      指皇帝坐床。
  236. 龙化 [lóng huà]
      1.如龙一样变化莫测,不可捉摸。 2.如龙兴起,飞腾发迹。
  237. 龙麝 [lóng shè]
      1.龙涎香与麝香的并称。 2.泛指香料。
  238. 龙镜 [lóng jìng]
      背面有龙纹的铜境。
  239. 龙仙 [lóng xiān]
      见“龙仙芝”。
  240. 龙子 [lóng zǐ]
      1.传说中龙王之子。 2.旧时称帝王的后代。 3.骏马名。 4.见“龙子幡”。 5.蜥蜴的别名。 6.古贤人名。
  241. 龙道 [lóng dào]
      1.龙行之道。 2.御道。
  242. 龙穴 [lóng xué]
      1.传说中龙所居住的洞穴。 2.洞穴名。 3.小洲名。在今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海口外。 4.旧时堪舆家谓山的气脉所结处。宜作墓穴。
  243. 龙舟 [lóng zhōu]
      龙船:龙舟竞渡。 狭长的龙形舟船,多人同时划动数浆,用作竞渡比赛赛龙舟
  244. 龙鼎 [lóng dǐng]
      1.以龙为饰之鼎。 2.《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后因以“龙鼎”为帝王崩殂之典。
  245. 龙钤 [lóng qián]
      犹龙韬。指兵略。
  246. 龙见 [lóng xiàn]
      1.《易.干》:“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高亨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 2.喻羽化而登仙。 3.《易.干》:“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4.苍龙七宿出现。
  247. 龙江剧 [lóng jiāng jù]
      黑龙江地方戏曲剧种,在曲艺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当地民间音乐发展而成。
  248. 龙阙 [lóng quē]
      帝王的宫阙。
  249. 龙袖 [lóng xiù]
      指京城。
  250. 龙竹 [lóng zhú]
      1.龙须竹。劈为篾,平细柔韧,宜作马鞭。 2.晋葛洪《神仙传.壶公》:“房(费长房)忧不得到家,公(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后因以“龙竹”指拐杖或比喻得道成仙。
  251. 龙珠 [lóng zhū]
      珍贵的宝珠。传说得自龙颔下或龙口中,故名。也称夜明珠。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252. 龙乡 [lóng xiāng]
      1.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产鸣鸡。《文选.谢庄》﹕“律谷罢暖﹐龙乡辍晓。”李善注﹕“《陈留风俗传》曰﹕允吾县者﹐宋﹑陈﹑楚地﹐故梁国宁陵种龙乡也﹐出鸣鸡。”后因以指鸡。 2.指边塞之地。
  253. 龙扇 [lóng shàn]
      扇名。天子仪仗。
  254. 龙文刀 [lóng wén dāo]
      指宝刀。
  255. 龙鲤 [lóng lǐ]
      指穿山甲。又称鲮鲤。
  256. 龙芽 [lóng yá]
      1.茶名。 2.指竹笋。
  257. 龙学 [lóng xué]
      见“龙图阁学士”。
  258. 龙孽 [lóng niè]
      龙出现非时所形成的灾殃。
  259. 龙威 [lóng wēi]
      皇帝的威风。
  260. 龙棚 [lóng péng]
      臣民等候朝见皇帝时休憩的简易房屋。
  261. 龙姿 [lóng zī]
      1.旧指皇帝的姿质风度。 2.骏马的姿态。
  262. 龙猪 [lóng zhū]
      猪的一个品种。产于广东南雄龙王岩。重一二十斤,小耳庳脚细爪。土人腌熏,以竹片绷之,皮薄肉嫩。又产于江西省龙南县。
  263. 龙刍 [lóng chú]
      即龙须草。可作马料,故称。
  264. 龙爪 [lóng zhǎo]
      1.龙的爪。喻指天子的手。 2.书体名。 3.挖泥用的工具。
  265. 龙窝 [lóng wō]
      龙的居处。
  266. 龙兴 [lóng xīng]
      1.龙飞腾上天。 2.夭矫貌。 3.喻王者兴起。 4.汉宫殿名。
  267. 龙芽草 [lóng yá cǎo]
      1.亦作“龙牙草”。 2.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一米以上。茎直立,上部有分枝。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九片,大小不等,边有锯齿。夏秋开花﹐花黄色,成总状花序,生于茎的顶部或上部叶腋。果实有钩刺。通称仙鹤草。全草入药,有收敛﹑止血的功效。
  268. 龙腰 [lóng yāo]
      1.借指龙身。 2.琴名。
  269. 龙闉 [lóng yīn]
      指装有龙头形状铺首的瓮城的门。
  270. 龙须 [lóng xū]
      1.草名。 茎可织席。
  271. 龙爪花 [lóng zhǎo huā]
      石蒜。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球形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秋季先叶开花。
  272. 龙兹 [lóng zī]
      珠玉名。
  273. 龙龟 [lóng guī]
      金鳌,也称“金鰲、龙龟”。
  274. 龙维基 [lóng wéi jī]
    1. 龙旂 [lóng qí]
        1.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周礼·考工记·輈人》:“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郑玄 注:“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也。”贾公彦 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旂。”《后汉书·明帝纪》:“东海王 彊 薨,遣司空 冯魴 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鑾輅、龙旂。”李贤 注:“交龙为旂,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唐 司空图《杨柳枝》词之四:“臺城细仗晓初移,詔赐千官禊饮时。緑帐远笼清珮响,更曛晴日上龙旗。”清 曹寅《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恭纪》诗之一:“期门百队龙旂后,更有名王万骑陪。”
    2. 龙牋 [lóng jiān]
        见“龙笺”。
    3. 龙拏 [lóng ná]
        龙腾起捉物貌,形容山势起伏蜿蜒。
    4. 龙砂 [lóng shā]
        风水名词,古代人发现地上与地下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成分,含有特定成分的水长期滋养当地的土壤。土壤的矿物成分达到一个特殊比例,会形成异常适合动植物生活的环境。这个特殊土壤,称作龙砂。
    5. 龙蹏 [lóng tí]
        亦作“龙蹄”。 瓜的一种。
    6. 龙脩 [lóng xiū]
        亦作“龙修”。草名。即龙须草。《山海经·中山经》:“贾超之山 ……其中多龙脩。”郭璞 注:“龙须也,似莞而细,生山石穴中,茎倒垂,可以为席。”郝懿行 笺疏:“龙修、龙须声转耳。《广雅》云:‘龙木,龙修也。’《述异记》云:‘周穆王 东海 岛中养八骏处,有草名龙芻,龙芻,亦龙须也。须、芻声相近。’”参见“龙鬚草”。
    7. 龙虵 [lóng shé]
        见“龙蛇”。
    8. 龙撵 [lóng niǎn]
        指皇帝乘坐的马车。龙辇前面由六匹骏马驾驭,车身镶嵌有金银玉器,宝石珍珠;车身还雕刻有龙凤图案,尽显皇家的尊贵豪华气派。
    9. 龙弯 [lóng wān]
        圆环状的物体发生变形了。
    10. 龙蹻 [lóng qiāo]
        1.道教所谓飞行之术。
    11. 龙埛 [lóng jiōng]
        指边远蛮荒之地。
    12. 龙頟 [lóng é]
        亦作“龙额”。“龙雒侯”的省称。
    1. 阿龙 [ā lóng]
        晋丞相王导的小名。
    2. 祖龙 [zǔ lóng]
        1.指秦始皇。 2.借指其他帝王。
    3. 髭龙 [zī lóng]
        唐太宗的别称。
    4. 竹龙 [zhú lóng]
        1.一种上架版屋的巨型竹筏。 2.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 3.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
    5. 濯龙 [zhuó lóng]
        1.汉代宫苑名。在洛阳西南角。 2.池名。 3.厩名。
    6. 稚龙 [zhì lóng]
        笋的别名。
    7. 钟龙 [zhōng lóng]
        1.竹名。 2.泛指竹。
    8. 捉龙 [zhuō lóng]
        犹捉脉。
    9. 猪婆龙 [zhū pó lóng]
        鼍的俗称。也叫扬子鳄。
    10. 征龙 [zhēng lóng]
        道家五行神之一。
    11. 猪龙 [zhū lóng]
        龙首的猪。指安禄山。
    12. 真龙 [zhēn lóng]
        1.龙。真﹐谓非其他变种。 2.称骏马。 3.比喻皇帝。
    13. 赵子龙 [zhào zǐ lóng]
        三国蜀名将,姓赵,名云,字子龙。《三国演义》描绘他在长坂坡战役中,只身勇战曹操大军,保护阿斗使免于难,表现了浑身是胆﹑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因此民间都把他当作智勇双全的典型。亦借以比喻英雄人物。
    14. 云龙 [yún lóng]
        1.云和龙。 2.《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孔颖达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3.喻朋友相得。 4.即龙。 5.喻豪杰。 6.骏马的美称。 7.汉宫殿门名。 8.山名。在江苏省徐州市。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宋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15. 跃龙 [yuè lóng]
        指皇帝登位。
    16. 鱼龙 [yú lóng]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17. 凿龙 [záo lóng]
        1.开凿龙门。传说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 2.指龙门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即伊阙。
    18. 游龙 [yóu lóng]
        1.游动的蛟龙。 2.荭草的别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桥松﹐隰有游龙。”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荭草》﹝释名﹞引陈藏器曰:“天蓼即水荭﹐一名游龙﹐一名大蓼。”一说:游﹐谓枝叶放纵;龙﹐草名。见《诗.郑风.山有扶苏》郑玄笺﹑孔颖达疏。
    19. 应龙 [yìng lóng]
        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2.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
    20. 一龙 [yī lóng]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21. 翼手龙 [yì shǒu lóng]
        飞龙目的任一灭绝了的飞行爬行动物,生存于早侏罗到中生代末,无羽毛,翼膜从体侧开始沿前肢达到极度拉长的第四趾骨末端,一般尾巴相当短,但有时扩大为舵形。飞龙目的任一灭绝了的飞行爬行动物,生存于早侏罗到中生代末,无羽毛,翼膜从体侧开始沿前肢达到极度拉长的第四趾骨末端,一般尾巴相当短,但有时扩大为舵形
    22. 业龙 [yè lóng]
        孽龙,恶龙。
    23. 鸭嘴龙 [yā zuǐ lóng]
        古爬行动物。一类较大型的鸟臀类恐龙。脑壳像鹅头,浑圆高耸。嘴扁而阔,很像鸭喙,故名。上下颌密布细小的牙齿,以食草为生。前肢纤细,后肢粗壮。能水陆两栖。白垩纪晚期最繁盛。
    24. 盐龙 [yán lóng]
        传说产于南方的一种珍奇小动物。
    25. 鲟龙 [xún lóng]
        即鲟鳇。
    26. 轩龙 [xuān lóng]
        借指太阳。
    27. 小龙 [xiǎo lóng]
        1.神话传说中龙之小者。 2.见“小龙团”。 3.官名。龙图阁待制的别称。 4.北方方言中指十二生肖中的蛇。 〈方〉∶指十二生肖中的蛇
    28. 先龙 [xiān lóng]
        古代传说中的龙名。
    29. 匣龙 [xiá lóng]
        相传战国时有人盗王子乔墓,发观内中唯有一剑,欲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后因以称匣中的宝剑。
    30. 象龙 [xiàng lóng]
        1.刻绘龙形。 2.汉时大宛名马。
    31. 无角龙 [wú jiǎo lóng]
        蜥蜴的别称。语本《汉书.东方朔传》:“武帝置守宫盂下,令朔射之。朔曰:‘臣以为龙,又无角;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32. 五龙 [wǔ lóng]
        1.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 2.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陶宏景注:“五龙,五行之龙也。”《文选.郭璞》:“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李善注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角龙,木仙也。次曰征龙,火仙也。次曰商龙,金仙也。次曰羽龙,水仙也。次曰宫龙,土仙也。”亦谓五龙的法术。 3.誉称同时以才名著闻的五人。
    33. 团龙 [tuán lóng]
        1.团茶的一种,即龙团。 2.圆形图案,作盘龙之状。旧时器物服饰上多用为花纹图案。
    34. 铜龙 [tóng lóng]
        1.铜制的龙形器物。
    35. 土龙 [tǔ lóng]
        1.用土制成的龙。古代用以乞雨。
    36. 头龙 [tóu lóng]
        1.指东汉荀俭之子荀悦。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沈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朗。” 2.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37. 箨龙 [tuò lóng]
        竹笋的异名。
    38. 鼍龙 [tuó lóng]
        即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鼍龙》。
    39. 腾龙 [téng lóng]
        犹驾龙﹐乘龙。
    40. 睡龙 [shuì lóng]
        潜伏水底的蛟龙。
    41. 水龙 [shuǐ lóng]
        1.古指战船。 2.救火用的引水工具。也称救火机。 3.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长椭圆形,有叶柄,花黄色。生在沼泽等浅水之中。
    42. 耍龙 [shuǎ lóng]
        一种传统的民间游艺。用布或绸做成形状像龙的外壳﹐由数人或十馀人用木棒擎举挥舞﹐做出龙蜿蜒游动和飞舞的情态。有的前面还有一人举着一颗龙珠。
    43. 时龙 [shí lóng]
        指良马,骏马。
    44. 升龙 [shēng lóng]
        乘龙升天。
    45. 蛇龙 [shé lóng]
        1.蛇与龙。传说为造成洪水者。 2.比喻盘绕屈曲的树枝。
    46. 神龙 [shén lóng]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 2.三国吴都建业正殿名。
    47. 山龙 [shān lóng]
        1.指古代衮服或旌旗上的山﹑龙图案。 2.借指绣有山﹑龙图案的衮服。
    48. 三龙 [sān lóng]
        1.三条龙。 2.喻三位杰出者。喻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3.喻三位杰出者。喻汉代蔡邕﹑崔寔﹑许受。 4.喻三位杰出者。喻宋代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 5.喻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9. 瘦龙 [shòu lóng]
        1.瘦弱的龙。 2.指墨上刻的龙纹。
    50. 鼻龙 [bí lóng]
        方言。鼻涕。
    51. 扒龙 [pá lóng]
        清末一种装备武器的手划的走私快艇。
    52. 仓龙 [cāng lóng]
        1.苍龙。仓,通“苍”。青色的骏马。 2.苍龙。仓,通“苍”。木星位于东方之称。
    53. 扳龙 [bān lóng]
        比喻依附帝王或有权势的人。
    54. 班龙 [bān lóng]
        1.有斑纹的龙。班,通“斑”。 2.指鹿。
    55. 避乖龙 [bì guāi lóng]
        1.乖龙,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苦于行雨而到处藏避,故俗称“避乖龙”。 2.借指避开。
    56. 长龙 [cháng lóng]
        1.旧式武器抬枪的别名。 2.清代水师战船名。 比喻人们为某事而排的长队
    57. 车龙 [chē lóng]
        指火车。
    58. 痴龙 [chī lóng]
        传说洛中有大穴﹐有人误坠穴中﹐见有大羊﹐取髯下珠而食之。出而问张华。华谓:“羊为痴龙。其初一珠食之﹐与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充饥而已。”见《法苑珠林》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用为典故。
    59. 从龙 [cóng lóng]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60. 二龙 [èr lóng]
        1.誉称同时著名的二人。一般多指兄弟。
    61. 登龙 [dēng lóng]
        1.登天的龙。 2.乘龙。 3.同“登龙门”。 4.泛指升官。
    62. 蹲龙 [dūn lóng]
        1.蹲踞之龙。《春秋演孔图》:“孔子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后用以指孔子。 2.一种作蹲踞之龙形的装饰物。
    63. 雕龙 [diāo lóng]
        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
    64. 地龙 [dì lóng]
        1.地上的龙。 2.蚯蚓。
    65. 蜚龙 [fēi lóng]
        飞龙。
    66. 逢龙 [féng lóng]
        山名。
    67. 浮龙 [fú lóng]
        指航行的船。
    68. 乖龙 [guāi lóng]
        传说中的孽龙。
    69. 挂龙 [guà lóng]
        刮龙卷风。因远看积雨云呈漏斗状舒卷下垂,古人误认为龙下挂吸水,故称。
    70. 河龙 [hé lóng]
        古代传说中的黄河龙马。
    71. 过龙 [guò lóng]
        指过付贿赂。
    72. 旱龙 [hàn lóng]
        虹的俗称。见明杨慎《丹铅总录.天文.虹霓》。
    73. 鸿龙 [hóng lóng]
        象声词。形容铃声。
    74. 合龙 [hé lóng]
        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75. 怀龙 [huái lóng]
        犹怀蛟。
    76. 豢龙 [huàn lóng]
        1.养龙。传说中本为氏名,亦借用为古官名。 2.古代名马。
    77. 槐龙 [huái lóng]
        谓盘曲如龙的老槐枝柯。
    78. 交龙 [jiāo lóng]
        1.两龙蟠结的图案。 2.即蛟龙。
    79. 假龙 [jiǎ lóng]
        1.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假龙”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的事物。 2.直龙图阁的别称。直龙图阁,即直阁,为宋代官名。
    80. 鲛龙 [jiāo lóng]
        蛟龙。鲛﹐通“蛟”。蛟指古代传说中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81. 蛟龙 [jiāo lóng]
        古代传说中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82. 驹龙 [jū lóng]
        指骏马。
    83. 惊龙 [jīng lóng]
        形容举止飘逸洒脱。
    84. 角龙 [jiǎo lóng]
        古代神话传说中五百年的神龙。
    85. 接龙 [jiē lóng]
        见〖顶牛儿〗。
    86. 景龙 [jǐng lóng]
        大龙。
    87. 来龙 [lái lóng]
        1.旧时堪舆家以山势为龙,称其起伏绵亘的姿态为龙脉。来龙,指龙脉的来源。 2.泛指事物的来源。
    88. 蚗龙 [jué lóng]
        蛟龙之属。 蚗,通“蛟”。
    89. 句龙 [jù lóng]
        1.人名。相传为共工之子,能平水土,后世祀为后土之神。 2.复姓。宋有句龙如渊。见《宋史》本传。
    90. 亢龙 [kàng lóng]
        1.比喻骄横无德之君。 2.泛指刚愎躁进之人。
    91. 枯龙 [kū lóng]
        指苍松的枝干。因其盘曲如龙,故称。
    92. 懒龙 [lǎn lóng]
        方言。花卷一类的面食。
    93. 夔龙 [kuí lóng]
        1.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2.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94. 老龙 [lǎo lóng]
        1.指老子。语本《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2.龙图阁学士的别称。
    95. 两龙 [liǎng lóng]
        喻指两个豪杰。
    96. 骊龙 [lí lóng]
        古代指黑色的龙:玉渊之中,骊龙蟠焉,颔下有珠。
    97. 六龙 [liù lóng]
        1.谓《易》干卦的六爻。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4.六兄弟的美称。
    98. 鸾龙 [luán lóng]
        1.鸾与龙。比喻帝王。 2.比喻优秀人材。 3.妇女头饰名。
    99. 茅龙 [máo lóng]
        相传仙人所骑的神物。
    100. 闹龙 [nào lóng]
        一种舞动的龙形图案。
    101. 蓬龙 [péng lóng]
        风转动貌。
    102. 弥龙 [mí lóng]
        车轭末端的龙头装饰。弥,通“弭”。
    103. 缪龙 [miù lóng]
        交错的龙形。
    104. 木龙 [mù lóng]
        1.木刻的龙。古代祈雨时用之。 2.木名。 3.护堤的木栏。 4.传说栖息在航海大船里的蛇。
    105. 密云龙 [mì yún lóng]
        茶名。
    106. 孽龙 [niè lóng]
        1.传说能兴水为害﹑作恶造孽的龙。 2.喻难以制服的人。
    107. 蟠龙 [pán lóng]
        1.盘伏的龙。 2.回环的龙形。 3.发髻名。
    108. 尼龙 [ní lóng]
        含有聚酰胺的各种合成纤维,以熔融或溶解法做成短纤维、长丝硬毛或薄板。 含有聚酰胺的各种合成纤维,以熔融或溶解法做成短纤维、长丝硬毛或薄板
    109. 攀龙 [pān lóng]
        见“攀髯”。
    110. 盘龙 [pán lóng]
        1.盘曲的龙的图像。 2.指以盘龙为饰的铜镜。 3.形容卷曲如龙。 4.见“盘龙髻”。
    111. 诺龙 [nuò lóng]
        水虫名。《太平广记》卷四七八引唐房千里《投荒杂录.诺龙》﹕“南海郡……有水虫名诺龙﹐状如蜥蜴﹐微有龙状。雄者既死﹐雌者即至﹐雌者死亦然。俗传以雌雄俱置竹中﹐以节间之﹐少顷﹐竹节自通。”后因以指称爱情的信物。
    112. 骑龙 [qí lóng]
        典出《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
    113. 起龙 [qǐ lóng]
        1.开始奏笙。龙,指乐器龙笙。 2.谓使龙腾起而行雨。 3.旧建筑物多附丽以龙形装饰,称“起龙”。
    114. 钱龙 [qián lóng]
        1.传说中的一种龙。 2.指结成龙形的钱串。参见“钱龙宴”。 3.财神。
    115. 虬龙 [qiú lóng]
        1.传说中的一种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 3.比喻盘屈的树枝。
    116. 群龙 [qún lóng]
        1.喻贤臣。 2.喻群圣。
    117. 人中龙 [rén zhōng lóng]
        誉人之词。晋宋纤隐居不仕,太守马岌造访不见,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覩。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事见《晋书.宋纤传》。后因以“人中龙”比喻卓越出众的人物。
    118. 人龙 [rén lóng]
        1.比喻人中俊杰。
    119. 逴龙 [chuō lóng]
        传说中的山名。《楚辞.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赩只。”王逸注:“逴龙,山名也。赩,赤色,无草木貌也。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逴龙。”一说神名。洪兴祖补注:“《山海经》:西北海之外有章尾山,有神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而赤,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疑此逴龙即烛龙也。”
    120. 乾龙 [qián lóng]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乾》卦第五爻为天子在位之象,因以“乾龙”喻帝王。
    121. 剑为龙 [jiàn wéi lóng]
        喻指脱俗成仙,或婉称人去世。
    122. 龟龙 [guī lóng]
        1.龟和龙。古人以为均是灵物。
    123. 彫龙 [diāo lóng]
        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北史·李纬传》:“梁 谢藺 来聘,纬 劳之。藺 问 安平 诸 崔,纬 曰:‘子玉 以还,彫龙絶矣。’”《北史·薛辩薛寘薛憕传论》:“寘 憕 并学称该博,文擅彫龙,或挥翰凤池,或者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参见“雕龙”。
    124. 拿龙 [ná lóng]
        本来是指自行车、三轮车的轱辘偏歪了,不圆了,不走直线了,其轨迹曲里拐弯,在马路上画龙,需要把松了的辐条紧一紧,太紧的辐条松一松,这是手艺行道的技术处理。
    125. 阴龙 [yīn lóng]
        → 尼日尔 阴 特端弗地区。
    126. 绿龙 [lǜ lóng]
        西方奇幻作品中的生物,是魔兽世界的虚拟形象。
    127. 鉢龙 [bō lóng]
        钵中之龙。 事本 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僧涉》:“僧涉(一作 沙公)者,西域人也……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坚 常使之呪龙。俄而龙便下鉢中,天輒大雨”。
    1. 卧龙岗 [wò lóng gǎng]
        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唐宋时建祠以作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宋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2. 乌龙球 [wū lóng qiú]
        足球比赛中指球员不慎蹋进或顶进己方球门的球。
    3. 跳龙门 [tiào lóng mén]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故从唐起士子登第谓之“跳龙门”。
    4. 水龙吟 [shuǐ lóng yín]
        ①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押仄声韵。也有押平声韵的。②曲牌名。有调无词。为戏曲乐队所用的伴奏乐曲。以唢呐演奏,锣鼓配合。
    5. 水龙头 [shuǐ lóng tóu]
        自来水管出口上的开关。
    6. 白龙堆 [bái lóng duī]
        沙漠名。在新疆天山南路。简称龙堆。
    7. 崩龙族 [bēng lóng zú]
        德昂族的旧称。
    8. 触龙鳞 [chù lóng lín]
        触犯龙的逆鳞。比喻臣子对君主的过失犯颜直谏。
    9. 大龙湫 [dà lóng qiū]
        在浙江省雁荡山马鞍岭西﹐是我国著名的大瀑布。水从高约190米的连云嶂凌空而下﹐白练飞泻﹐极为壮观。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也称“龙湫”。
    10. 登龙术 [dēng lóng shù]
        飞黄腾达﹑成名成家之术。
    11. 登龙门 [dēng lóng mén]
        封建时代称科举考试会试得中,致身荣贵为登龙门。
    12. 伏龙肝 [fú lóng gān]
        中药名。即灶心土。土灶底部中心黄褐色的焦土。
    13. 伏龙观 [fú lóng guàn]
        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县城西都江堰离堆北端。相传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龙,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立祠祭祀。北宋初改为伏龙观。现有殿宇三重,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
    14. 黄龙旗 [huáng lóng qí]
        清朝国旗。
    15. 衮龙袍 [gǔn lóng páo]
        1.古代皇帝的朝服。上有龙纹,故称。 2.借指皇帝。
    16. 黄龙洞 [huáng lóng dòng]
        洞名。
    17. 海龙王 [hǎi lóng wáng]
        传说海中的龙神。
    18. 九龙池 [jiǔ lóng chí]
        1.唐 代 长安 池名。 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明日三月初三,都要赶 九龙池 赏 杨 家一捻红。”元 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若耶溪 西施 戏瓢,九龙池 玉环 鬭草。”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九龙池》:“九龙池 接近 昭陵,其北有 粹泽亭 为累朝驻蹕之地。”
    19. 九龙壁 [jiǔ lóng bì]
        1.在 北京。 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 北海 天王殿 西。北海 九龙壁,是一座彩色琉璃砖影壁。建于 清 乾隆 年间。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涛中的蛟龙浮雕,体态娇健、生动,为 清 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20. 青龙寺 [qīng lóng sì]
        古寺名。是中国唐代密宗的根本道场﹐日本真实宗的发源地。初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本名灵感寺。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青龙寺。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铁炉庙村北高地上。
    21. 青龙刀 [qīng lóng dāo]
        见“青龙偃月刀”。
    22. 赛龙舟 [sài lóng zhōu]
        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大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比赛用船加以装饰,形似龙。分青龙、黄龙、白龙等。比赛时,在江、河、湖心树标,各船在同一起点出发,船上有水手、舵手,并有一人敲锣鼓指挥。在一定距离内划船竞速夺标,甚为壮观。各民族赛龙舟的方法和规则略异。
    23. 骊龙睡 [lí lóng shuì]
        喻睡觉,或喻因侥幸获得机遇。
    24. 骑龙步 [qí lóng bù]
        是南拳典型步行之一,也称跨虎步。
    25. 孙龙记 [sūn lóng jì]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
    1. 一条龙 [yī tiáo lóng]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2. 跑龙套 [pǎo lóng tào]
        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戏曲用语,即扮演随从或兵卒等不重要的角色。现在常用来比喻在人手下打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