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ào” 淖组词
- 淖田 [nào tián]
烂泥田。
- 淖沙 [nào shā]
表面板结下面虚软易陷的沙地。又称流沙﹑活沙﹑范河。
- 淖衍 [nào yǎn]
流貌。
- 淖泽 [nào zé]
湿润。
- 淖弱 [nào ruò]
柔和貌。淖﹐通“绰”。
- 淖湴 [nào bàn]
淤泥。
- 淖糜 [nào mí]
烂糊粥。
- 淖溺 [nào nì]
1.消融。 2.犹沉溺。
- 淖尔 [nào ěr]
蒙古语称湖泊为“淖尔”。如:阿拉克淖尔;阿勒坦淖尔。也译作诺尔。参阅《嘉庆一统志.科布多.山川》。
- 淖污 [nào wū]
泥水混浊。
- 淖汙 [nào wū]
泥水混浊。 明 归有光《与沉敬甫书》:“雨不休,句曲山 谿淖污可念。”
- 淖冰 [nào bīng]
以药石消融冰冻,为古代的一种方术。
- 渍淖 [zì nào]
1.陷于烂泥。 2.不清洁,不整洁。
- 泽淖 [zé nào]
泥潭。
- 污淖 [wū nào]
泥淖。
- 沈淖 [shěn nào]
污浊。指风俗败坏。
- 浮淖 [fú nào]
犹泥泞。
- 滒淖 [gē nào]
黏稠。
- 滑淖 [huá nào]
犹调和。
- 瀸淖 [jiān nào]
浸渍。
- 霖淖 [lín nào]
雨湿泥烂。
- 泞淖 [nìng nào]
黏糊易陷的烂泥:泞淖不可行|终陷泞淖中。
- 普淖 [pǔ nào]
指黍稷。《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齐溲酒。”郑玄注:“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为号云。”晋潘岳《藉田赋》:“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一说﹐为铏羹﹐和以五味的羹汤。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
- 汙淖 [wū nào]
泥淖。宋 曾巩《瀛州兴造记》:“又以其餘力为南北甬道若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