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红叶

北京的初秋,总是带着那如伏旱三月的夏季的气息,虽不见的挥汗如雨,但也闷的如个大蒸笼。唯一让人感到秋天来临气息的,也许就只有香山微红的枫叶,与那总是带着一股暗香的红叶。

香山是陪伴我成长的朋友,也可以说我是陪伴香山走过岁月的伙伴。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香山那么悠久的历史,但姥姥,姥爷总爱讲述他们成长历程中的香山,和那并不引人注目的红叶。

香山虽然没有陶然亭那“更待菊花家酿热,与君一醉一陶然”的诗意;也没有颐和园中昆明湖的生机盎然;更没有钓鱼台国际宾馆那般的辉煌,但却有着无景能比的生命……

从山脚到山顶,青石板铺成的阶梯两旁都是葱郁苍天的大树。香山并不以红叶独尊,松树、柏树等也毫不逊色的各显本色。

听老一辈的人说,公元前,香山只是一座荒山。没有太多的生机,也没有太多的景色。当时,山顶住着一位富人,他请了一个年轻人帮忙看管牲畜。

一天,那人在喂猪时,发现石槽里的食物怎么也吃不完。于是他把钱币放进去,竟发现钱币越积越多,怎么也拿不完——一到结帐那天,那人便向富人要求以石槽来抵换月薪。富人自然二话没说给了他。那人无法一人把石槽抱下山,便把它埋进土里,插上一根树枝作记号。可当再次找来时,早已找不到石槽的位置了,因为他发现满山都是树木……

虽然只是传说,但也为香山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至于香山红叶,却比这传说带给香山的魅力与深邃更多。

香山其实并不香,因谁而得名,恐怕就是感悟问题了。

小时候,我始终觉得,红叶之所以迷人,是她那红得透明,绿得发亮的外观,和她那轻盈如翩舞般的身躯。殊不知,红叶骨子里的坚韧与那淡泊的清香,竟是如此让人敬佩,陶醉。

红叶散生在常绿林中,高大挺拔,如旌旗飘扬;纤细娟秀,撕鲜花般柔情;灿若云霞,宛如淋不灭的火焰。总是这样,我却从未发现红叶竟然有淡泊的清香。

发现红叶的香味,是在北京那持续了好几天的秋雨中。

潇潇的秋雨千丝万缕落下来,无边无际地织着一张迷蒙的鱼帘子。这像雾似雨,像与似雾的秋雨,倒也为北京带来了沁人心脾的凉爽。山风卷袭林海,如狂澜似的,带着吓人的声浪,也带着那股别具一格的香味从远处赫赫地滚来。

那香味仿佛远处渺茫的谈话声,述说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逸;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的隐退;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广阔。

正因为远离喧嚣,才有那“暖暖远人树,依依墟里烟”的景致;正因为淡泊名利,才有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正因为恋故自然,才有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深情。红叶不也如此吗?

她的香味,只有有心之人才能发现,倘若您心细致入微;她骨子里高洁,只有忘却繁华之人才能觉察,倘若您视名利如烟尘……

红叶虽没有玫瑰、牡丹那样艳丽的色彩与婀娜的身姿,也没有红梅般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的品格,但却有着胜似她们的谦让与高洁。

香山因谁而得名,感悟出的结果,恐怕就非红叶莫属了!

高中自然秋天散文高三1200字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借物抒情散文,作者笔下的香山红叶有神奇的传说,有坚韧与淡泊的清香。传说无疑使文字充满文学色彩与典雅气息,但在潇潇的秋雨中感受到的枫叶之香才是文章的重点所在。作者用曲笔点明只有有心之人、只有忘却繁华之人才能懂得红叶之香,才能领悟文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