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钻了出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记得小时候,爸爸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去野营好吗?”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行!”到哪儿去野营呢?我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最后决定去外婆家。
到了外婆家,爸爸找来了竹子,把它锯成一节一节的,然后在里面装上大米,水和一些切好的肉。由于没有黄泥土封竹筒口,我们就用上豆代替。一切都准备就绪,我们就出发到外婆家的后山上烤竹筒饭。
到了山顶,我们分好工,爸爸坑也刨好了,坑的宽度与竹筒的长度差不多,现在点火,爸爸拿打火机把柴点燃,放进坑里,我们都忙着往里面放柴。火开始还好好的可不知怎么就熄灭了。爸爸说:“柴放多了,造成缺氧,氧气可以帮助燃烧。”爸爸教导我杨一根不、木棍轻轻的把柴挑起来,然后用一片树叶扇,这样扇了一会儿,火又重新燃起来了。这时妈妈把竹筒横放在坑上面,不一会儿,竹筒里的水开了,水从竹筒里冒出来,把封口的土豆挤了出来。我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爸爸说这时热胀冷缩的原理。竹筒饭终于好了,我拿了一根竹筒。虽然烫得我直吹,但是这种好奇心又使我把它切开。于是大家便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虽然野炊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我依然久久不能忘怀。他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还让我学到了知识。
这篇叙事文章,作者记叙了在初春之时,爸爸带领我们一家到野外“烤竹筒饭”的野炊经历。结尾一句话画龙点睛,揭示主旨。可惜文章内容与“春游野营”的标题不符,文章对主旨句的“欢乐”铺垫也不多。“爸爸教导我杨一根不”语句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