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吉尔伯特曾经讽刺人类不过是剃净了毛的猴子,史密斯据以反驳的理由是:人类会着书,会读书。人类能将心灵的精华诉诸文字,流传后世,也只有人类,才能阅读先哲的智慧,从中获益。
拿破仑有句名言:“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令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于无知的征服。”此话从这位雄霸欧洲的帝王口中道出,更添一番深意,令人回味无穷。无疑。对于知识的追求,令人身心愉快。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
对于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之意不在寻求什么“黄金屋”、“千钟粟”与“颜如玉”,读书自然不是一件需锥刺股、头悬梁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一册好书,往往浓缩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体验与思想洞见。所以,智者苏格拉底声称,一册好书能引诱他走遍全世界。宋代诗人尤袤对书的赞语更富于浪漫的味道,所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贫贱读之以当友朋,寂寞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书人心境,历历可见。
静夜如水,放下帘儿,泡上一杯清茗,独自于灯下展读,悠悠然游于道。夜读的境界醇厚如酒,以至“三更有梦书当枕”,连梦中也飘逸出阵阵书了。
雨天读书另有一番幽趣。在滴滴答答的敲檐声中最宜于开卷了。选择一个惬意的姿势,让整个心灵浸润于大师的泽惠里,怡然如西湖卧游,静定如枯荷听雨。待街灯四起,掩卷沉思,心里是抑制不住的莫名的怅惘和美丽的忧郁。
至于金圣叹所言“雪夜闭户读禁书”,那样一个富于神秘色彩的环境,那样一册富于诱惑力的书,构成的意趣自然令书人神而往之了。
读书是件乐事,访书、淘书、购书、藏书也是件乐事。郑西谛访得一册所需古书,“往往大喜数日,如大将之克名城”。不得已而售书时,竟如“李后主挥泪斩宫娥”之黯然。阿英说起上海城隍庙的旧书店、旧书摊,如数家珍。像英国书痴乔治?吉辛那样,为买一套好书而克扣口腹之欲的体验,得书后摩挲书页的幸福,恐怕书人都有同感。持四壁为书,漫步于书林小径,作绕室旅行,自是别有风光。静静地伫立于书橱前,单是那一个个书名,便是一串串动人的故事。随手抽出一册,若是重读之书,如晤旧友,那是亲切而坦诚的长谈,透着往事的温馨;若是未裁之新书,则庆幸终于有了阅读时间,那份负疚便可收回。何况,除了书本身的故事外,还有隐进书页的无数故事:那买书的艰辛,得书的欢欣,赠书人的情谊……一册册书,便可串起一寸寸生命的时光。
不过,坐拥书城须时时输入相识的清新空气才是。进得书山,出得书山,方是纵意书卷。酸腐气太盛,难免不被人讥为书呆子,想孔乙己那样,自然要不得。今日,科举取士已成过去,现代社会涤荡了古人读书特有的浪漫意味,商浪冲击下,所患不是书呆子多,而是读书人少。然而,对于今日的读书人来说,要在霓光璀璨中独守一柱青,则要抵制更多的诱惑。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大浪淘沙,留下了一群痴心不改的真正的读书人,他们更为执着地坚守人类的精神空间,努力探寻生命转圜的途径。
书是小人生,人生是大书。
结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