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药

bù kě jiù yào ㄅㄨˋ ㄎㄜˇ ㄐㄧㄨˋ ㄧㄠˋ
成语解释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成语繁体不可捄藥
成语简拼bkjy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比喻事态严重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药,不能写作“要”。
成语辨析见“病入膏肓”(77页)。
近 义 词病入膏肓 气息奄奄 无可救药 
反 义 词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 旭日东升 
成语例子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不可救药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英语翻译be beyond cure
日语翻译救(すく)いようがない
俄语翻译неисправимый
其他语言<德>moralisch nicht zu retten sein <unbelehrbar><法>irrémédiable <incorrigible>
成语谜语绝症;病入膏肓
成语歇后语药王爷摇头;病入膏肓
成语故事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括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
  “上天正在逞威肆虐,
  不要这样盲目快乐。
  我这老夫一片诚意,
  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
  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
  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
  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
  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公元前842年发生暴动,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西周从此哀落下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从不可救药开始成语接龙



词语解释

  1. [at the point of death;be a gone (hopeless) case with sb.;beyond (past) cure (hope)] 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 惜其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宋史·钦宗纪赞》

国语词典

  1. 病重无药可医治。比喻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赞曰》:「惜其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君臣相视,又不能同力协谋,以济斯难。」也作「无可救药」、「无药可救」。

    网络解释

    1. 不可救药
      1. 不可救药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kě jiù yào,是指人或事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