雠
雠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雠
拼音:chóu
部首:雠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古文释义:
读音:chóu
①<动>应答。《诗经.大雅.抑》:“无言不雠。”
②<动>售,卖出去。《史记.高祖本纪》:“酒雠数倍。”
③<名>仇敌,仇人。《秦始皇本纪》:“属疏远,相攻击如雠。”
④<动>校对,校勘。《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诣东观雠校传记。”
【雠校】校对文字。
【雠隙】仇恨。《后汉书.南匈奴传》:“往者,匈奴数有乖乱,呼韩邪、郅支自相雠。”
【雠衅】1.仇恨与裂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既深,互伺便隙。”2.敌人的破绽。潘岳《杨荆州诔》:“将乘雠,席卷南极。”
【雠夷】形容直视不言。《淮南子.道应训》:“啮缺继以雠,被衣行歌而去。”
雠字组词:雠怎么组词
笔画顺序:雠的笔顺、笔画
字典解释:雠在新华字典中的字义、解释、词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