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息
拼音:xī
部首:息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古文释义
读音
<名>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庄子.逍遥遊》:“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动>呼吸;喘气。《柳毅传》:“当闭目,数息可达矣。”
<动>叹息;叹气。《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休息。《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动>止息;停止。《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动>平息。《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动>通“熄”,熄灭。《曲突徙薪》:“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动>增长。《庄子.秋水》:“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动>繁殖;繁育。《赵威后问齐使》:“是助王息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名>子女,特称儿子。《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名>利息。《原君》:“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息男亲生儿子。
息女亲生女。
息字组词息怎么组词
笔画顺序息的笔顺、笔画
字典解释息在新华字典中的字义、解释、词形变化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