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荡
拼音:dàng
部首:荡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古文释义
读音dàng
<动>摇动;飘动。《与朱元思书》:“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动>不安定;动摇。《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动>洗涤;清除。《史记.乐书》:“万民咸荡涤邪秽。”
<动>碰撞;来回冲击。《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柳宗元《晋问》:“若江之水,疾风驱涛,击山荡壑。”
<形>放纵;不受拘束。《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
<形>平坦;宽广。《诗经.南山》:“鲁道有荡。”(通往鲁国的大道很平坦)。
<名>积水处;池塘;湖泽。《雁荡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荡骀⒈悠闲自得。⒉舒展。
荡覆倾覆。
荡佚放荡纵逸,不拘世俗。
荡志荡涤心怀。
荡子游荡在外的男子。
荡字组词荡怎么组词
笔画顺序荡的笔顺、笔画
字典解释荡在新华字典中的字义、解释、词形变化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