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
稽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稽
拼音:jī qǐ
部首:稽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古文释义:
读音:jī
①<动>停止;停留。陶渊明《杂诗》:“时驶不可稽。”
②<动>延迟;拖延。《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③<动>查考;核实。《原君》:“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④<动>计较;争辩。贾谊《陈政事疏》:“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读音:qǐ
①<动>叩头至地,见“稽首”。
②<名>通“棨”,有缯衣的戟。
【稽古】⒈考古。⒉研习古事。
【稽首】古代一种礼节。双膝下跪,拱手至地,头下低手或地。《叔向贺贫》:“宣子拜稽焉。”
稽字组词:稽怎么组词
笔画顺序:稽的笔顺、笔画
字典解释:稽在新华字典中的字义、解释、词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