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冠
拼音:guān guàn
部首:冠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古文释义
读音guān
<名>帽子。《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
<名>鸟类头顶上突出的肉或翎毛。《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冠,冕,巾,弁,帽。“冠”是帽子总称。“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巾”是扎在头上的织物。“弁”是用皮革做成的帽子。“帽”是后起字。
读音guàn
<动>戴帽子。《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名>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示已成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冠者五六人。”
<动>位居第一。《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冠盖官吏的衣着和车乘。引申指官吏。
冠字组词冠怎么组词
笔画顺序冠的笔顺、笔画
字典解释冠在新华字典中的字义、解释、词形变化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