嗛
嗛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嗛
拼音:xián qiàn qiè
部首:嗛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古文释义:
读音:xián
①<动>嘴含物。《史记.大宛列传》:“乌嗛肉,蜚其上。”
②<动>怀恨。《史记.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
读音:qiǎn
<名>猴鼠之类颊中藏食处。柳宗元《憎王孙文》:“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
读音:qiàn
通“歉”,不足。《汉书.郊祀志》:“今谷嗛未报。”
读音:qiān
通“谦”,谦虚。《荀子.仲尼》:“故知者之举事也,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
读音:qiè
通“慊”。满足;快意。《荀子.礼论》:“则其于志意之情者惆然不嗛。”
【嗛嗛】qiànqiàn⒈少。⒉不足。
嗛字组词:嗛怎么组词
笔画顺序:嗛的笔顺、笔画
字典解释:嗛在新华字典中的字义、解释、词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