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字组词目录:

gǔ开头   gǔ结尾   gǔ中间   gǔ成语



拼音 “gǔ” 鼓组词

  1. 鼓震 [gǔ zhèn]
      谓鼓声高鸣。
  2. 鼓柁 [gǔ tuó]
      1.亦作“鼓柂”。 2.摇动船舵。谓泛舟。
  3. 鼓下 [gǔ xià]
      古代军中戮人之处。《左传·襄公十八年》:“其右 具丙 亦舍兵而缚 郭最,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后汉书·岑彭传》:“光武 知其谋,大怒,收 歆 置鼓下,将斩之。”李贤 注:“中军将最尊,自执旗鼓。若置营,则立旗以为军门,并设鼓,戮人必於其下。”唐 杜牧《台城曲》之二:“王颁 兵势急,鼓下坐 蛮奴。”
  4. 鼓枻 [gǔ yì]
      1.亦作“鼓栧”。 2.划桨。谓泛舟。
  5. 鼓子花 [gǔ zǐ huā]
      1.草花名。即旋花。 2.比喻容色不佳的妓女。
  6. 鼓门道 [gǔ mén dào]
      即鬼门道。宋元时戏台上通向后台的门。
  7. 鼓鱼 [gǔ yú]
      鼓和木鱼。僧尼敲打的响器。
  8. 鼓朄 [gǔ yǐn]
      击小鼓。
  9. 鼓怒 [gǔ nù]
      1.形容事物鼓荡激动,气势很盛。 2.鼓足怒气。
  10. 鼓师 [gǔ shī]
      戏曲乐队中敲击板鼓的人。 乐队中的鼓手。戏曲乐队中敲击板鼓的人
  11. 鼓舞 [gǔ wǔ]
      ①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鼓舞人心丨鼓舞士气。②兴奋;振作:令人鼓舞丨欢欣鼓舞。 鼓动;激发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小米的回忆》
  12. 鼓室 [gǔ shì]
      中耳的一部分,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一个不规则的含气空腔。
  13. 鼓箫 [gǔ xiāo]
      鼓和箫。泛指乐曲。
  14. 鼓人 [gǔ rén]
      1.古乐官名。 2.古代鼓国的人。
  15. 鼓胀 [gǔ zhàng]
      ①凸起;胀起:手背上暴出几条鼓胀的青筋。②中医指由水、气、淤血、寄生虫等原因引起的腹部膨胀的病。也作臌胀。
  16. 鼓乱 [gǔ luàn]
      煽动祸乱。
  17. 鼓轮 [gǔ lún]
      1.转动圆轮。 2.指开动车船。
  18. 鼓竦 [gǔ sǒng]
      鼓舞肃敬。
  19. 鼓奏 [gǔ zòu]
      犹弹奏。
  20. 鼓洽 [gǔ qià]
      谓普遍鼓动推行。
  21. 鼓子词 [gǔ zǐ cí]
      宋代一种说唱文学,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并夹有说白,用以叙事写景。说唱以鼓合之,故称。现存鼓子词有北宋欧阳修咏西湖景物的《采桑子》﹑赵令畤咏《会真记》故事的《商调蝶恋花》。宋元话本《刎颈鸳鸯会》(载《清平山堂话本》)一般认为也是鼓子词作品。
  22. 鼓筝 [gǔ zhēng]
      1.弹筝。 2.草名。又名结缕。贴地蔓生﹐根如线相结。
  23. 鼓子曲 [gǔ zǐ qǔ]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唱曲牌﹑有大牌子﹑小牌子﹑套曲﹑板头曲等四类。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檀板﹑古筝﹑八角鼓等。以前大都是业余爱好者围桌坐唱,后来才上舞台演唱。
  24. 鼓舞伎 [gǔ wǔ jì]
      舞乐名。
  25. 鼓史 [gǔ shǐ]
      《周礼.地官.叙官》:“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后以“鼓史”指掌鼓的官吏。
  26. 鼓谈 [gǔ tán]
      鼓吹﹐宣扬。
  27. 鼓涌 [gǔ yǒng]
      方言。蠕动;翻动。
  28. 鼓石 [gǔ shí]
      谓鼓风煽火,冶炼矿石。
  29. 鼓漏 [gǔ lòu]
      鼓和漏,古代报时用器。
  30. 鼓囊囊 [gǔ nāng nāng]
      同“鼓鼓囊囊”。形容口袋、包裹等填塞得凸起来。
  31. 鼓音 [gǔ yīn]
      1.战鼓的声音。 2.谓弹琴。
  32. 鼓泻 [gǔ xiè]
      鼓风冶炼和浇铸。
  33. 鼓山 [gǔ shān]
      在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海拔969米。岩壑幽奇,山径盘曲。山中有涌泉寺,始建于公元783年,建筑辉煌精巧。寺西有鼓山十八景和白云洞诸胜。还有{{c023}}{{c024}}峰、狮子峰、凤池山、灵源洞和鼓山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
  34. 鼓义 [gǔ yì]
      谓为正义的事情而奋起。
  35. 鼓跃 [gǔ yuè]
      鼓舞踊跃。
  36. 鼓拍 [gǔ pāi]
      鼓和拍板。泛指乐器。
  37. 鼓盆 [gǔ pén]
      语出《庄子.至乐》:庄子丧妻,朋友来吊,只见他正撒腿坐地,敲着瓦盆而歌。后以“鼓盆之戚”指丧妻。
  38. 鼓眩 [gǔ xuàn]
      谓蛊惑欺骗。
  39. 鼓钲 [gǔ zhēng]
      1.鼓和钲。军中用以指挥进退。 2.借指军中将帅。
  40. 鼓弄 [gǔ nong]
      摆弄:这孩子就喜欢鼓弄积木。
  41. 鼓鳃 [gǔ sāi]
      1.鱼类鼓动两鳃。 2.借指游鱼。
  42. 鼓汰 [gǔ tài]
      拍击波浪。
  43. 鼓盛 [gǔ shèng]
      鼓吹盛世。
  44. 鼓秋 [gǔ qiū]
      1.摆弄。如:我很喜欢鼓秋一些小玩意。2.煽动;怂恿。如:有话当面讲,不要背后乱鼓秋。3.也说“鼓揪”。
  45. 鼓退 [gǔ tuì]
      谓击鼓退军。
  46. 鼓率 [gǔ lǜ]
      谓擂鼓率领。
  47. 鼓掌 [gǔ zhǎng]
      拍手,多表示高兴、赞成或欢迎:当中央首长进入会场时,代表们热烈鼓掌,表示欢迎。
  48. 鼓翼 [gǔ yì]
      犹振翅。
  49. 鼓鼙 [gǔ pí]
      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借指军事:边城鼓鼙动地来|万里辞家事鼓鼙。 
  50. 鼓蓬蓬 [gǔ péng péng]
      形容凸起或胀大的样子。
  51. 鼓手 [gǔ shǒu]
      乐队中打鼓的人。
  52. 鼓钟 [gǔ zhōng]
      亦作“鼓锺”。1.敲钟。2.鼓与钟。3.山名。4.古代掌管鼓钟的官吏。
  53. 鼓旆 [gǔ pèi]
      击鼓和树旗。
  54. 鼓桡 [gǔ ráo]
      扰动。
  55. 鼓煽 [gǔ shān]
      1.扇风箱。 2.见“鼓扇”。
  56. 鼓子船 [gǔ zǐ chuán]
      船的一种。
  57. 鼓腕 [gǔ wàn]
      舞动手腕。
  58. 鼓气 [gǔ qì]
      鼓起气势;鼓舞士气。 〈方〉∶因某事而感到很气愤她还在为那件事而鼓气
  59. 鼓子卯 [gǔ zǐ mǎo]
      船的模型名。
  60. 鼓鬐 [gǔ qí]
      1.亦作“鼓鳍”。 2.摆动鱼鳍。
  61. 鼓外圈 [gǔ wài quān]
      鼓上夹住并绷紧鼓皮的外圈。 鼓上夹住并绷紧鼓皮的外圈
  62. 鼓盏 [gǔ zhǎn]
      敲击酒杯。
  63. 鼓琴 [gǔ qín]
      弹琴。
  64. 鼓尾 [gǔ wěi]
      戏曲演出中的最后一出戏。
  65. 鼓物 [gǔ wù]
      《易.系辞上》:“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韩康伯注:“万物由之以化,故曰鼓万物也。”后以“鼓物”指使万物生长。
  66. 鼓噪 [gǔ zào]
      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壮声势。今泛指喧嚷:鼓噪一时。
  67. 鼓胀胀 [gǔ zhàng zhàng]
      形容膨胀的样子。 形容鼓胀的样子塞得鼓胀胀的书包
  68. 鼓髯 [gǔ rán]
      鼓动胡须。
  69. 鼓勇 [gǔ yǒng]
      1.鼓足勇气。 2.使鼓起勇气。
  70. 鼓院 [gǔ yuàn]
      宋代官署名。登闻鼓院的略称。
  71. 鼓冶 [gǔ yě]
      鼓火冶炼。引申为陶冶﹑培育。
  72. 鼓壮 [gǔ zhuàng]
      雄壮。
  73. 鼓鼗 [gǔ táo]
      摇着有柄小鼓。
  74. 鼓鞄 [gǔ páo]
      鼓槌。
  75. 鼓炉 [gǔ lú]
      扇风点燃炉子。
  76. 鼓铸局 [gǔ zhù jú]
      元代制造钱币的官署。
  77. 鼓风炉 [gǔ fēng lú]
      装有鼓风装置的冶炼炉。多用来炼铜、锡、镍等。冶炼炉的鼓风装置也叫鼓风炉。
  78. 鼓惑 [gǔ huò]
      同‘蛊惑’。 鼓动,煽惑
  79. 鼓姬 [gǔ jī]
      旧称演唱大鼓书的女艺人。
  80. 鼓风机 [gǔ fēng jī]
      产生气流的机械,常见的是在蜗牛状的外壳里装着叶轮,用于各种炉灶的送风,建筑物和矿井的通风、排气等。也叫风机。 产生空气流或气体流(如用以增加炉内气流、使房屋或矿井通风、冷却电子设备或由空气移动或扬起干草、青贮饲料、谷物或锯屑)的装置
  81. 鼓溜溜 [gǔ liū liū]
      形容饱满而凸起的样子。如:睁着鼓溜溜的眼睛。如:鼓溜溜的麦粒。
  82. 鼓帆 [gǔ fān]
      扬足船帆。
  83. 鼓刀 [gǔ dāo]
      谓摆弄刀子发出响声。宰杀牲畜时敲击其刀,使之发声,故曰鼓刀。
  84. 鼓掇 [gǔ duō]
      撺掇;怂恿。
  85. 鼓筴 [gǔ cè]
      用簸箕扬谷物。
  86. 鼓架 [gǔ jià]
      1.安放鼓的架子。 2.画竹时所忌用画法之一。谓中间一竿直出,左右两竿交叉有如鼓架者。
  87. 鼓毒 [gǔ dú]
      谓煽起战争,毒害人民。
  88. 鼓金 [gǔ jīn]
      指冶铁。
  89. 鼓步 [gǔ bù]
      迈着大步。
  90. 鼓板 [gǔ bǎn]
      1.宋元民间的表演艺术。艺人用鼓﹑板﹑箫管﹑笙等乐器演奏。 2.近代戏曲名。 3.说唱时用的拍板,用来打拍子。一般用三块硬质木板做成,互相打击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4.指卖唱。
  91. 鼓缶 [gǔ fǒu]
      1.敲奏一种瓦质乐器。 2.《艺文类聚》卷三六引晋孙楚《庄周赞》:“庄周旷荡,高才英隽,本道根贞,归于大顺。妻之不哭,亦何所欢,慢吊鼓缶,放此诞言﹐殆矫其情,近失自然。”后即借“鼓缶”以指丧妻。
  92. 鼓桴 [gǔ fú]
      鼓槌。
  93. 鼓吹曲 [gǔ chuī qǔ]
      乐府歌曲名。古乐中有鼓吹乐,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辞配合。
  94. 鼓吹手 [gǔ chuī shǒu]
      旧式婚礼或丧礼中吹奏乐器的人。亦比喻鼓吹某事或吹捧某人的人(贬义)。
  95. 鼓骇 [gǔ hài]
      鼓声震响。
  96. 鼓龙胡 [gǔ lóng hú]
      见“鼓咙胡”。
  97. 鼓发 [gǔ fā]
      1.击鼓出发。 2.鼓舞激发。
  98. 鼓笔 [gǔ bǐ]
      奋笔书写。
  99. 鼓浪 [gǔ làng]
      鼓起波浪。
  100. 鼓风 [gǔ fēng]
      扇风。 加压力通风
  101. 鼓动 [gǔ dòng]
      ①扇动:小鸟鼓动翅膀。②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宣传鼓动丨经他一鼓动,不少人都去学习气功了。
  102. 鼓节 [gǔ jié]
      1.古代行军时击鼓钲以为节,指示进退。 2.仪仗之类,表示官阶。
  103. 鼓口 [gǔ kǒu]
      谓空口宣传。
  104. 鼓暴 [gǔ bào]
      凸出;张大。
  105. 鼓吵 [gǔ chǎo]
      大声喧闹。
  106. 鼓翅 [gǔ chì]
      1.亦作“鼓?”。 2.犹振翅。
  107. 鼓畅 [gǔ chàng]
      鼓动并使畅达。
  108. 鼓吏 [gǔ lì]
      掌鼓的官吏。
  109. 鼓楞楞 [gǔ léng léng]
      凸起饱满的样子。
  110. 鼓乐 [gǔ yuè]
      敲鼓声和奏乐声:鼓乐齐鸣丨鼓乐喧天。 本指弹奏乐器。亦指敲鼓声和奏乐声,泛指我国民族音乐鼓乐大作鼓乐喧天
  111. 鼓吹乐 [gǔ chuī lè]
      古乐的一种。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北方少数民族。汉初边军用之,后渐用于朝廷。当时鼓吹乐被认为是很隆重的音乐,万人将军方可备置。魏晋以后,牙门督将五校均得用之,明以后士庶吉凶之礼及迎神赛会亦均用之。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辞配合。
  112. 鼓铎 [gǔ duó]
      鼓与铎。古代军中所用的乐器。
  113. 鼓厉 [gǔ lì]
      见“鼓励”。
  114. 鼓隶 [gǔ lì]
      书体的一种。
  115. 鼓腹 [gǔ fù]
      1.鼓起肚子。谓饱食。 2.拍击腹部,以应歌节。 3.捧腹大笑。
  116. 鼓唱 [gǔ chàng]
      1.亦作“鼓倡”。 2.鼓吹倡导。
  117. 鼓剑 [gǔ jiàn]
      挥剑;击剑。
  118. 鼓半 [gǔ bàn]
      五鼓之半。谓夜深。
  119. 鼓楫 [gǔ jí]
      1.亦作“鼓檝”。 2.划桨;划船。
  120. 鼓吹 [gǔ chuī]
      ①宣传提倡:鼓吹革命。②吹嘘:鼓吹自己如何如何。
  121. 鼓栏 [gǔ lán]
      上有围栏的鼓架。
  122. 鼓进 [gǔ jìn]
      击鼓进军。
  123. 鼓笳 [gǔ jiā]
      鼓和笳。两种乐器,为出行时的仪仗。
  124. 鼓逗 [gǔ dòu]
      犹鼓捣。反复摆弄。
  125. 鼓忭 [gǔ biàn]
      欢欣鼓舞。
  126. 鼓栗 [gǔ lì]
      震惊战栗。
  127. 鼓鞭 [gǔ biān]
      犹挥鞭。
  128. 鼓合 [gǔ hé]
      扇动纠合。
  129. 鼓捣 [gǔ dao]
      〈方〉①反复摆弄:他一边同我谈话,一边鼓捣收音机。②挑拨;设法支使:一定是他鼓捣你去干的。
  130. 鼓励 [gǔ lì]
      激发;勉励:车间主任鼓励大家努力完成增产指标丨大家的赞扬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131. 鼓成 [gǔ chéng]
      鼓动促成。
  132. 鼓鼻 [gǔ bí]
      扇动鼻子。指喷气。
  133. 鼓浪屿 [gǔ làng yǔ]
      在福建省厦门市西,与厦门市区隔鼓厦海峡。面积1.84平方千米。岛上怪石嵯峨,林木苍翠。有日光岩、菽庄花园、莲花庵、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名胜古迹。景色秀丽,有“海上花园”之称。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134. 鼓词 [gǔ cí]
      明清曲艺形式。从词话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北方。演出时演员自击鼓板,无弦乐伴奏。书目多为中长篇,内容以历代征战和公案故事为主。清代以来的大鼓,与鼓词有一定渊源关系。
  135. 鼓盖 [gǔ gài]
      鼓吹和伞盖。旧时高官的仪仗。
  136. 鼓謲 [gǔ càn]
      擂鼓呐喊。
  137. 鼓兵 [gǔ bīng]
      1.击鼓并陈列兵器。 2.击鼓进军。
  138. 鼓谏 [gǔ jiàn]
      不一定正确的规谏。自谦之词。
  139. 鼓颔 [gǔ hàn]
      下巴颏打颤。
  140. 鼓包 [gǔ bāo]
      (鼓包儿)物体或身体上鼓起疙瘩:他的脸上鼓了一个包儿。
  141. 鼓吹词 [gǔ chuī cí]
      鼓吹曲的歌词。
  142. 鼓乐手 [gǔ yuè shǒu]
      即吹鼓手。吹打弹奏乐器的人。
  143. 鼓架部 [gǔ jià bù]
      唐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乐舞﹑百戏的演出。所用乐器有笛﹑拍板﹑答鼓﹑两杖鼓。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橦﹑跳丸﹑吐火等杂技。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
  144. 鼓甲 [gǔ jiǎ]
      1.鼓动鳞甲。 2.裂开种皮。
  145. 鼓肚 [gǔ dù]
      物体中间凸起的样子。
  146. 鼓钉 [gǔ dīng]
      一头似圆鼓的钉子。有的圆头上有花纹。
  147. 鼓点子 [gǔ diǎn zǐ]
      1.打鼓时的音响节奏。2.戏曲中鼓板的节奏,用来指挥其他乐器。
  148. 鼓戒 [gǔ jiè]
      击鼓警众。
  149. 鼓咙胡 [gǔ lóng hú]
      1.亦作“鼓龙胡”。 2.谓不敢公开言说,私下传语。
  150. 鼓笛 [gǔ dí]
      1.鼓和笛。 2.指鼓笛曲。 3.乐器声。
  151. 鼓钓 [gǔ diào]
      鼓枻垂钓。谓划船钓鱼。
  152. 鼓角 [gǔ jiǎo]
      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出号令的战鼓和号角:鼓角齐鸣。 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 张郃。——《三国演义》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唐. 杜甫《阁夜》
  153. 鼓吹部 [gǔ chuī bù]
      唐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宫廷典礼曲乐的演奏。以钲﹑鼓﹑角﹑弦鼗﹑笳﹑箫﹑哀笳等为主要乐器。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吹部》。
  154. 鼓老 [gǔ lǎo]
      对戏曲乐队中鼓师的尊称。
  155. 鼓起 [gǔ qǐ]
    1. 鼓足勇气 [gǔ zú yǒng qì]
        勇敢坚定,坦诚不伪,目标明确,勇往直前。
    2. 鼓徵 [gǔ zhǐ]
        谓击鼓召众。《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郑玄 注:“大昕,早昧爽,击鼓以召众也。警,犹起也。《周礼》‘凡用乐’,大胥‘以鼓徵学士’。”
    3. 鼓号队 [gǔ hào duì]
        现今中小学校中几乎都有的文艺性团体。一般有大鼓、小鼓、三音鼓、小镲、大镲、小号等乐器。
    4. 鼓斗 [gǔ dòu]
        强迫、欺负。
    5. 鼓楼花桥 [gǔ lóu huā qiáo]
        侗族鼓楼来源与侗族的“堂卡”、“堂瓦”,即与侗族“卡房”有直接的承袭关系。侗语中“堂”是大伙人的意思,“瓦”是说话的意思。
    6. 鼓盆而歌 [gǔ pén ér gē]
        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7. 鼓钹齐鸣 [gǔ bó qí míng]
        中国汉语里面的词汇,鼓和钹一起发出声响,形容声势巨大。
    8. 鼓盆悲 [gǔ pén bēi]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9. 鼓鞉 [gǔ táo]
        摇着有柄小鼓。 《后汉书·祭祀志中》“八佾舞《育命》之舞”刘昭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唱之以徵,舞之以鼓鞉,此迎夏之乐也。”
    1. 转鼓 [zhuàn gǔ]
        制革过程中生皮在里面翻转(如为了洗皮、浸酸、鞣制、染色)或在里面清洗毛皮(通过与细锯末共同翻转)的回转圆筒。 制革过程中生皮在里面翻转(如为了洗皮、浸酸、鞣制、染色)或在里面清洗毛皮(通过与细锯末共同翻转)的回转圆筒
    2. 椎鼓 [chuí gǔ]
        击鼓。
    3. 周鼓 [zhōu gǔ]
        指石鼓文。古人以为刻于周代,故称。
    4. 粥鼓 [zhōu gǔ]
        谓僧寺集众食粥时击鼓。
    5. 钟鼓 [zhōng gǔ]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2.借指音乐。 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
    6. 诸葛铜鼓 [zhū gě tóng gǔ]
        相传为诸葛亮创制的铜鼓。
    7. 诸葛鼓 [zhū gě gǔ]
        见“诸葛铜鼓”。
    8. 柘枝鼓 [zhè zhī gǔ]
        舞柘枝时所击之鼓。
    9. 杖鼓 [zhàng gǔ]
        鼓名,打击乐器。
    10. 耘田鼓 [yún tián gǔ]
        见“耘鼓”。
    11. 耘鼓 [yún gǔ]
        1.亦称“耘田鼓”。 2.古代农忙时挂在田头树上的鼓。鸣之以统一行动。
    12. 札鼓 [zhá gǔ]
        古乐器名。为元代宴会时用的一种鼓。
    13. 渔鼓 [yú gǔ]
        1.旧时道士唱道情用的敲击乐器。以竹筒为体,长约65到100厘米,底端蒙以猪羊护心薄皮,以手敲打。常与简板合用。 2.借指道情。因用渔鼓伴奏而得名。
    14. 愚鼓 [yú gǔ]
        即渔鼓。
    15. 韵鼓 [yùn gǔ]
        敲鼓声。
    16. 渔阳鼓 [yú yáng gǔ]
        即《渔阳参挝》。
    17. 战鼓 [zhàn gǔ]
        1.古代作战时为鼓舞士气所击的鼓。 2.泛指战争。 古代作战时为鼓舞士气或指挥战斗而击的鼓
    18. 斋钟衙鼓 [zhāi zhōng yá gǔ]
        斋堂的钟声和官衙的鼓声。比喻单调乏味的生活。
    19. 楹鼓 [yíng gǔ]
        古乐器。形制为用木柱从鼓中穿过,使之竖立,柱下有四足。又称建鼓。
    20. 眼鼓鼓 [yǎn gǔ gǔ]
        形容眼睛睁大的样子。
    21. 腰鼓 [yāo gǔ]
        膜鸣乐器。鼓框木制,长筒形,两端小而腰较粗,双面蒙皮。用时以绸布带系腰间,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鼓,同时伴以舞蹈。 打击乐器,短圆柱形,两头略小,挂在腰间敲打
    22. 一鼓 [yī gǔ]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
    23. 秧鼓 [yāng gǔ]
        乐器名。唐称腰鼓﹐宋称杖鼓。以一杖击打的细腰鼓。
    24. 迓鼓 [yà gǔ]
        1.宋元时民间乐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间效其节奏,讹作迓鼓。宋周密《武林旧事.宫本杂剧段数》有《迓鼓儿熙州》。 2.指俚俗的曲调。
    25. 偃鼓 [yǎn gǔ]
        停敲战鼓。指罢战。
    26. 严鼓 [yán gǔ]
        1.急鼓,急促的鼓声。 2.指战鼓。 3.击戒严鼓。 4.指戒严的鼓声。
    27. 雅鼓 [yǎ gǔ]
        打击乐器﹐舞蹈时用以打出节拍。
    28. 衙鼓 [yá gǔ]
        旧时衙门中所设的鼓,用以集散曹吏。
    29. 讶鼓 [yà gǔ]
        宋代民间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之一。又名迓鼓或村里迓鼓。相传创始于军中。舞者装扮成男女﹑僧道及不同行业的种种人物。
    30. 悬羊击鼓 [xuán yáng jī gǔ]
        一种疑兵之计。
    31. 心里打鼓 [xīn lǐ dǎ gǔ]
        比喻心里忐忑不安。
    32. 舋鼓 [xìn gǔ]
        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33. 衅鼓 [xìn gǔ]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34. 晓鼓 [xiǎo gǔ]
        1.报晓的鼓声。 2.指渔市报讯的鼓声。
    35. 县鼓 [xiàn gǔ]
        1.古代庙堂用的大鼓。 2.比喻海涛轰鸣。
    36. 小鼓 [xiǎo gǔ]
        1.乐器名。民族乐器。为羯皮鼓之变制﹐又称“单皮鼓”﹑“板鼓”。以其发声清脆﹐故俗称“脆鼓”﹑“崩子鼓”。演奏时以单签或双签敲击鼓心﹐为歌唱﹑戏曲和民间吹打乐中点拍节奏之用。 2.西洋乐器。亦称“小军鼓”﹑“双皮鼓”。演奏时以两根木槌敲击鼓面发音﹐为军乐﹑管弦乐中点拍节奏或和声之用。
    37. 五鼓 [wǔ gǔ]
        1.五种鼓。 2.五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亦指第五更。
    38. 夕鼓 [xī gǔ]
        傍晚报时的鼓声。
    39. 小军鼓 [xiǎo jūn gǔ]
        见“小鼓”。
    40. 细腰鼓 [xì yāo gǔ]
        打击乐器名。亦名腰鼓。汉魏时用之,大者用瓦制,小者用木制。鼓首大而腰细,故名。见《文献通考.乐考.魏鼓》。
    41. 挝鼓 [zhuā gǔ]
        1.击鼓。 2.特指击登闻鼓。
    42. 西河大鼓 [xī hé dà gǔ]
        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天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地区。清中叶由河北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结合、发展而成。曾名“河间大鼓”。唱腔有头板、二板、三板等。书目长中短篇均有。 曲艺的一种。近代由冀中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发展而成。唱腔依冀中语音,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左手敲铜片,右手击书鼓,另有三弦、四胡伴奏。中长篇鼓书曲目丰富,以说为主,短段以唱为主
    43. 卧鼓 [wò gǔ]
        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44. 蛙鼓 [wā gǔ]
        1.亦作“蛙皷”。 2.群蛙叫声。
    45. 丸鼓 [wán gǔ]
        以铜丸击鼓。《汉书.史丹传》:“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后以“丸鼓”用作帝王耽好声色﹑荒于政事的典实。
    46. 巫鼓 [wū gǔ]
        犹妄说。巫,通“诬”。
    47. 瓦盆鼓 [wǎ pén gǔ]
        即瓦鼓。一种陶制的鼓。宋周密《武林旧事.舞队》“大小全棚傀儡”有“瓦盆鼓”名目。参见“瓦鼓”。
    48. 土鼓 [tǔ gǔ]
        1.亦作“土皷”。古乐器名。鼓的一种。
    49. 听鼓 [tīng gǔ]
        1.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入值;午刻再鼓﹐下值。因称官吏赴衙值班为“听鼓”。 2.官吏赴缺候补。
    50. 铁鼓 [tiě gǔ]
        犹战鼓。
    51. 天鼓 [tiān gǔ]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3.星名。
    52. 鼗鼓 [táo gǔ]
        有柄的小鼓。以木贯之,摇之作声。古祭礼用的一种乐器。亦指鼗鼓之声。
    53. 太平鼓 [tài píng gǔ]
        1.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长柄的铁圈上蒙以羊皮或驴皮﹐饰以彩画﹐柄上缀十馀小铁环﹐用细长鼓槌敲击﹐即发出咚咚铮铮的声响。参阅清王夫之《杂物赞》﹑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太平鼓》。 2.民间舞蹈。表演时一边击太平鼓﹐一边舞蹈或演唱。按唐张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诗云:“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是唐时已有此类舞蹈。宋代民间有鼓笛拍板演唱﹐名“打断”﹐政和初年禁用鼓板唱北曲﹐民间改名曰:“太平鼓”。明清时民俗﹐春节期间﹐使儿童挝鼓跳舞﹐歌“太平年”﹐为迎年之乐﹐亦名“太平鼓”﹐为古代腊鼓逐疫之遗
    54. 田鼓 [tián gǔ]
        农人使用的鼓。多用于社祭和催耕。
    55. 铜鼓 [tóng gǔ]
        古代青铜打击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流行于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以中国出土最多。最早的铜鼓出现于春秋时期。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仅10多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
    56. 踏鼓 [tà gǔ]
        1.亦作“蹋鼓”。 2.古时歌舞,着革履踏行鼓上,谓之踏鼓。
    57. 堂鼓 [táng gǔ]
        1.旧时官府公堂上设置的鼓。击以聚众,或申报紧急公务。 2.打击乐器。又名同鼓。以木为框,形略圆,鼓腹,两面蒙牛皮,演奏时悬于木架,以木槌敲击。常用于戏曲乐队和民间乐曲演奏。
    58. 朔鼓 [shuò gǔ]
        古代一种小鼓。
    59. 戍鼓 [shù gǔ]
        边防驻军的鼓声。
    60. 书鼓 [shū gǔ]
        膜鸣乐器。鼓身扁圆,两面蒙皮。用时悬于鼓架上,单签击奏。是北方曲艺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等“大鼓书”的伴奏乐器。
    61. 手鼓 [shǒu gǔ]
        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扁圆形,一面蒙皮,周围有金属片或环,常用做舞蹈的伴奏乐器。 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打击乐器,一面蒙皮,周围有金属片或环能够相击发声
    62. 兽鼓 [shòu gǔ]
        兽皮蒙制的鼓。
    63. 石鼓 [shí gǔ]
        1.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2.鼓形大石。 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镇。举世闻名的长江虎跳峡在此,虎跳峡山顶和江面高差3000多米,宽不足60米
    64. 收田鼓 [shōu tián gǔ]
        收获时节用的鼓。古时风俗,于收获时击鼓,以示庆祝。宋 梅尧臣《村豪》诗:“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
    65. 鲨鼓 [shā gǔ]
        1.亦作“鯋鼓”。 2.用鲨鱼皮制作的鼓。
    66. 三鼓 [sān gǔ]
        1.渭三度击鼓。 2.三更。
    67. 散堂鼓 [sàn táng gǔ]
        官吏办公完毕所打的退堂鼓。
    68. 梆鼓 [bāng gǔ]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69. 迸鼓 [bèng gǔ]
        即拨浪鼓。
    70. 八角鼓 [bā jiǎo gǔ]
        膜鸣乐器。鼓身木制,框浅,呈等边八角形,一边拴长穗,其余七边各嵌一对小铜钹。单面蒙蟒皮。演奏时左手执鼓,右手拍击或以指弹击鼓面,间或摇鼓发出小钹相击声。为北方曲艺“单弦”的主要伴奏乐器。
    71. 板鼓 [bǎn gǔ]
        打击乐器,一面蒙牛皮,鼓框内膛呈喇叭形,上口径约一寸,发音脆亮,是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一面蒙有牛皮、发音响脆的打击乐器,用于乐队指挥
    72. 暴鼓 [bào gǔ]
        方言。倾家荡产的意思。
    73. 晨鼓 [chén gǔ]
        清晨的鼓声。
    74. 晡鼓 [bū gǔ]
        晡时击鼓。指晡时。
    75. 卜浪鼓 [bǔ làng gǔ]
        带把的手鼓,鼓身两旁有短绳系槌,来回转动时,鼓槌击鼓作声。
    76. 博浪鼓 [bó làng gǔ]
        即不浪鼓。一种玩具。带柄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
    77. 贲鼓 [bēn gǔ]
        大鼓。
    78. 鞭鼓 [biān gǔ]
        即应鼓。
    79. 拨浪鼓 [bō lang gǔ]
        旧时货郎用来招揽顾客的手摇小鼓。有柄﹐两旁系坠﹐握柄转动鼓﹐坠击鼓发声。亦用作小儿玩具。 一种带把儿的小鼓,拿在手里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沿街叫卖的小贩使用,或作小孩的玩具用
    80. 波浪鼓 [bō lang gǔ]
        即拨浪鼓。玩具名。带把儿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参见“拨浪鼓”。
    81. 播鼗鼓 [bō táo gǔ]
        货郎用以招引顾客的小摇鼓。
    82. 播郎鼓 [bō láng gǔ]
        即拨浪鼓。一种手摇的小鼓。
    83. 掺鼓 [chān gǔ]
        古代乐奏中的一种击鼓。特指《渔阳掺挝》。
    84. 不琅鼓 [bù láng gǔ]
        见“不郎鼓”。
    85. 不郎鼓 [bù láng gǔ]
        1.亦作“不琅鼓”。 2.货郎所拿的有柄小鼓,两侧以绳系坠,摇动时“不郎”作响,故名。
    86. 步鼓 [bù gǔ]
        一步一鼓。为命令徐步前进的鼓声。
    87. 布鼓 [bù gǔ]
        《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
    88. 鼜鼓 [cào gǔ]
        古代巡夜戒守所击之鼓。
    89. 茶鼓 [chá gǔ]
        1.亦作“茶皷”。 2.佛教语。禅寺法堂西北角设置此鼓,集僧用茶汤时用。
    90. 长鼓 [cháng gǔ]
        ①朝鲜族膜鸣乐器。也称“杖鼓”。鼓身长约70厘米,圆筒形,木制,中段细实,两端粗空。双面蒙皮,皮面以绳索绷紧。演奏时以右手执细长鼓鞭,左手并指,轮番敲击鼓的两面,同时伴以歌舞。②瑶族膜鸣乐器。鼓身木制,长筒形,腰细而实,两面蒙皮。演奏时斜挂腰侧,用手拍击鼓面,边击边舞。 朝鲜传统音乐中常用的大型、双面沙漏形(有腰的)鼓,其结构像日本鼓(腰鼓)
    91. 城鼓 [chéng gǔ]
        1.战时城上传令的鼓声。 2.报更的鼓声。
    92. 楚严鼓 [chǔ yán gǔ]
        鼓名。
    93. 串鼓 [chuàn gǔ]
        旧时货郎用以招揽顾客的小摇鼓。
    94. 枞金伐鼓 [cōng jīn fá gǔ]
        犹言敲锣打鼓。枞,通“摐”。
    95. 冬冬鼓 [dōng dōng gǔ]
        街鼓的俗称。唐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
    96. 冬鼓 [dōng gǔ]
        谓击街鼓的声音。
    97. 打花鼓 [dǎ huā gǔ]
        戏曲传统剧目。一对逃荒夫妇,沿街卖唱凤阳花鼓,遭富家子弟戏弄却只能强颜欢笑。
    98. 催花鼓 [cuī huā gǔ]
        唐南卓《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诘旦,﹝明皇﹞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因有“催花鼓”之语。
    99. 登闻鼓 [dēng wén gǔ]
        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100. 担鼓 [dān gǔ]
        1.牵牛星的别名。 2.乐器名。
    101. 定音鼓 [dìng yīn gǔ]
        打击乐器,形状像锅,用铜制成,在开口的一面蒙皮,装有螺旋,能松紧鼓面来调整音高。主要用于交响乐队。
    102. 东北大鼓 [dōng běi dà gǔ]
        曲艺中大鼓的一种。也叫辽宁大鼓。 曲艺中大鼓的一种。也叫辽宁大鼓
    103. 耳鼓 [ěr gǔ]
        鼓膜。
    104. 法鼓 [fǎ gǔ]
        佛教法器之一。举行法事时用以集众唱赞的大鼓。亦指禅寺法堂东北角之鼓,与茶鼓相对。
    105. 饭鼓 [fàn gǔ]
        寺院召僧尼进食之鼓声。
    106. 陔鼓 [gāi gǔ]
        奏《陔夏》时伴奏之鼓。鼓点节奏用戒失礼。
    107. 枹鼓 [fú gǔ]
        1.鼓槌和鼓。 2.指战鼓。 3.指报警之鼓。 4.喻指军旅。
    108. 掆鼓 [gāng gǔ]
        1.乐器名。一种小鼓。长三尺,上有盖,隋大业中炀帝宴享曾用之,奏乐时常先敲击之以引大鼓。见《文献通考.乐九》。按,《隋书.音乐志中》作“棡鼓”。 2.曲名。传为黄帝既杀蚩尤所作,共十章。见《文献通考.乐九》。
    109. 棡鼓 [gāng gǔ]
        一种有盖的小鼓,长三尺,奏乐时常先敲击以引大鼓。
    110. 鼖鼓 [fén gǔ]
        大鼓。
    111. 桴鼓 [fú gǔ]
        1.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2.指战鼓。 3.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4.乐鼓的一种。
    112. 烽鼓 [fēng gǔ]
        1.烽火和鼓鼙,皆军中用以报警者。 2.借指战事。
    113. 釜鼓 [fǔ gǔ]
        釜和鼓。古代量器名。
    114. 拊鼓 [fǔ gǔ]
        击鼓。
    115. 凤阳花鼓 [fèng yáng huā gǔ]
        民间曲调名。创始于安徽凤阳。最初流传明代。唱词多叠字,每段二十七字,前两句各三字,后三句各七字。后缀锣鼓声十三个字音。
    116. 负鼓 [fù gǔ]
        1.击鼓。负,通“掊”。
    117. 敢谏鼓 [gǎn jiàn gǔ]
        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
    118. 歌鼓 [gē gǔ]
        1.歌唱并击鼓。亦指歌声和鼓声。 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
    119. 皋鼓 [gāo gǔ]
        1.亦作“皐鼓”。 2.大鼓名。皋﹐通“鼛”。
    120. 关鼓 [guān gǔ]
        报夜晩开始的鼓声。
    121. 鼛鼓 [gāo gǔ]
        1.大鼓。古代用于奏乐。 2.大鼓。古代用于役事。
    122. 更鼓 [gēng gǔ]
        报更的鼓声。
    123. 共鼓 [gòng gǔ]
        传说始作舟楫者。
    124. 河鼓 [hé gǔ]
        1.亦作“河皷”。 2.星名。属牛宿,在牵牛之北。一说即牵牛。
    125. 合鼓 [hé gǔ]
        与鼓声相应合。古时听鼓角之声以进军。
    126. 湖北大鼓 [hú běi dà gǔ]
        曲艺的一种。清代咸丰年间由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的大鼓传入湖北省发展而成,流行于武汉市和鄂东一带。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
    127. 何鼓 [hé gǔ]
        星名。即河鼓。
    128. 胡鼓 [hú gǔ]
        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用手拍击。
    129. 湖北渔鼓 [hú běi yú gǔ]
        曲艺的一种。清代乾隆年间,道情流入湖北省后发展而成。流行于湖北。原为一人坐唱,仅用渔鼓﹑简板按节拍。曾与皮影戏合流,改由集体演唱或两人对唱,句尾增加帮腔。解放后与皮影戏脱离,并吸收湖北小曲的曲牌,增加四胡﹑扬琴等伴奏乐器。
    130. 花腔令鼓 [huā qiāng lìng gǔ]
        见“花腔鼓”。
    131. 花奴鼓 [huā nú gǔ]
        唐玄宗时汝南王李琎(小名花奴)善击羯鼓,玄宗尝谓侍臣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后因称羯鼓为“花奴鼓”。
    132. 花腔腰鼓 [huā qiāng yāo gǔ]
        花腔鼓的一种。
    133. 火鼓 [huǒ gǔ]
        火炬和战鼓。
    134. 记里鼓 [jì lǐ gǔ]
        1.计数里程之鼓。 2.比喻单调刻板的应酬之作。
    135. 笳鼓 [jiā gǔ]
        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
    136. 回帆鼓 [huí fān gǔ]
        见“回帆挝”。
    137. 会鼓 [huì gǔ]
        谓鼓点集中,急击紧打。
    138. 货郎鼓 [huò láng gǔ]
        货郎招揽顾客用的手摇小鼓,形状跟拨浪鼓相同而比较大。 货郎招徕顾客的拨浪鼓样摇鼓
    139. 急鼓 [jí gǔ]
        急促的鼓声。战阵或竞技中用以激励斗志。
    140. 奸旗鼓 [jiān qí gǔ]
        谓违犯军令。古代军队以旗鼓发号令,故以为喻。
    141. 胶东大鼓 [jiāo dōng dà gǔ]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唱腔为板腔体结构,分北、东、南三路。表演形式灵活,一般是演员击书鼓、钢板演唱,以三弦、二胡伴奏。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唱腔为板腔体结构,分北、东、南三路。表演形式灵活,一般是演员击书鼓、钢板演唱,以三弦、二胡伴奏
    142. 津鼓 [jīn gǔ]
        古代渡口设置的信号鼓。
    143. 讲鼓 [jiǎng gǔ]
        讲经说法时的鼓声。
    144. 旌鼓 [jīng gǔ]
        1.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谏鼓。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有进善之旍……有敢谏之鼓。” 2.旌旗和战鼓。
    145. 釂鼓 [jiào gǔ]
        古时军中会饮结束时的鼓声。
    146. 金鼓 [jīn gǔ]
        1.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 2.钲。
    147. 羯鼓 [jié gǔ]
        我国古代的一种鼓。两面蒙皮,腰部细。据说来源于羯族。 我国古代一种鼓。腰部细。据说起源于羯族
    148. 戒晨鼓 [jiè chén gǔ]
        古代报晨昏的鼓。
    149. 咎鼓 [jiù gǔ]
        大鼓。
    150. 戒鼓 [jiè gǔ]
        击鼓。
    151. 京音大鼓 [jīng yīn dà gǔ]
        见“京韵大鼓”。
    152. 军鼓 [jūn gǔ]
        战鼓。
    153. 跨鼓 [kuà gǔ]
        腰鼓。在腰间系一长圆形的小鼓,且行且击,演奏诸种鼓调。跨,用同“挎”。
    154. 禁鼓 [jìn gǔ]
        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
    155. 京韵大鼓 [jīng yùn dà gǔ]
        曲艺,大鼓的一种,形成于北京,流行北方各地。 中国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京、津等地。由木板大鼓与清音子弟书合流,并吸收戏曲、其它说唱艺术发展而成。唱腔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自操鼓、板司节奏,另以三弦、四胡伴奏。只有短段曲目
    156. 京东大鼓 [jīng dōng dà gǔ]
        中国曲艺的一种。源于北京以东香河、宝坻等地农民所唱的“地头调”,唱腔质朴,演员自击鼓、板站唱,另有三弦、扬琴伴奏。 中国曲艺的一种。源于北京以东香河、宝坻等地农民所唱的“地头调”,唱腔质朴,演员自击鼓、板站唱,另有三弦、扬琴伴奏
    157. 揩鼓 [kāi gǔ]
        乐器名。
    158. 揩羯鼓 [kāi jié gǔ]
        揩鼓﹑羯鼓的并称。
    159. 擂鼓 [léi gǔ]
        1.亦作“攂鼓”。 2.急击鼓。
    160. 量鼓 [liàng gǔ]
        古量器名。
    161. 夔鼓 [kuí gǔ]
        《山海经.大荒东经》:“﹝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后因以“夔鼓”作为战鼓的美称。
    162. 乐亭大鼓 [lè tíng dà gǔ]
        又名乐亭调。曲艺的一种。清中叶起源于乐亭县(今属河北省)。表演者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另一人以三弦伴奏﹑以唱为主,有时插入说白。后来因流行地区不同而分成两派:一派以唐山农村为中心,也叫唐山大鼓,有说有唱,小段,长篇并重,一派流行于北京天津,也叫铁板大鼓,只唱不说,专演短篇。
    163. 漏鼓 [lòu gǔ]
        报更的鼓: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164. 雷鼓 [léi gǔ]
        1.亦作“靁鼓”。亦作“雷皷”。 2.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 3.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4.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5.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6.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 7.指雷﹐雷声。
    165. 连鼓 [lián gǔ]
        相连之鼓,传说雷公击此化作雷响。汉王充《论衡.雷虚》:“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后因以指雷震。
    166. 梨花大鼓 [lí huā dà gǔ]
        曲艺的一种。也叫山东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梨花”为“犁铧”之音变,农民以犁铧碎片击拍伴唱。清末进入济南等城市,犁铧碎片改为两枚铜片或铁片。演唱时除书鼓外,另有三弦﹑四胡伴奏。曲调亦有所变化。
    167. 锣鼓 [luó gǔ]
        1.锣和鼓。泛指打击乐器。 2.指这类打击乐器发出的响声。
    168. 梨花鼓 [lí huā gǔ]
        即梨花大鼓。
    169. 楼鼓 [lóu gǔ]
        1.古代筑楼悬鼓,有盗贼时击以报警,谓之“楼鼓”。 2.作报时之用。
    170. 六街鼓 [liù jiē gǔ]
        唐京城设置的报时警众的鼓。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街鼓》:“唐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马周请置六街鼓,号之曰‘冬冬鼓’。”后历代京城均沿置。
    171. 六鼓 [liù gǔ]
        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
    172. 满鼓鼓 [mǎn gǔ gǔ]
        满得鼓了起来。形容很满。
    173. 令鼓 [lìng gǔ]
        一种小鼓,饮宴时有节奏地敲击,以行酒令。
    174. 鹭鼓 [lù gǔ]
        古乐器。在穿径的鼓柱上饰以翔鹭,故名。通称建鼓。
    175. 龙凤鼓 [lóng fèng gǔ]
        鼓名。皇宫所用。
    176. 蛮鼓 [mán gǔ]
        南方一种大鼓。也叫蜀鼓。
    177. 鞔鼓 [mán gǔ]
        张革蒙鼓。把皮革绷紧,固定在鼓框上,做成鼓面。
    178. 毛员鼓 [máo yuán gǔ]
        鼓名。为古代传入中国的扶南﹑天竺乐器。
    179. 鸣鼓 [míng gǔ]
        1.即鼓。 2.击鼓。 3.借指声讨。
    180. 鸣钟鼓 [míng zhōng gǔ]
        《国语.晋语五》:“宣子曰:‘……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后以“鸣钟鼓”谓声讨他人的罪行。
    181. 铙鼓 [náo gǔ]
        1.乐器中鼓的一种。唐时大驾出行﹐卤簿鼓吹﹐有前后两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凯旋入京都﹐行献俘仪﹐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亦有铙鼓。见《新唐书.仪卫志下》。 2.铙和鼓。泛指打击的响器。
    182. 炮土之鼓 [pào tǔ zhī gǔ]
        瓦制的鼓。
    183. 飘鼓 [piāo gǔ]
        谓随波飘流动荡。
    184. 鼙鼓 [pí gǔ]
        小鼓和大鼓。古代军队所用;古代乐队也用。
    185. 齐鼓 [qí gǔ]
        鼓名。齐,通“脐”。
    186. 旗鼓 [qí gǔ]
        1.旗与鼓。古代军中指挥战斗的用具。 2.喻指首领;典型。 3.武术使棍棒的架式。旗和鼓。古时军中用以发号施令故国之旗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187. 气鼓鼓 [qì gǔ gǔ]
        十分生气的样子。如:她气鼓鼓地走了。
    188. 起鼓 [qǐ gǔ]
        犹起更。古代击鼓报更。“起鼓”,指第一次打更。
    189. 樵鼓 [qiáo gǔ]
        即谯楼之鼓,用以报更。樵﹑通“谯”。
    190. 鞞鼓 [pí gǔ]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 2.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 3.借指战事。
    191. 鐻枝兰鼓 [jù zhī lán gǔ]
        古代钟鼓及其台架。借为饰有钟鼓台架花纹的美锦名。
    192. 伐鼓 [fá gǔ]
        古时作战以击鼓为进攻的信号。
    193. 丁陶鼍鼓 [dīng táo tuó gǔ]
        鼍鼓发掘于华夏文明起源的襄汾县陶寺遗址,距今有4300年历史,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鼓”,它是几千年来鼓乐发展的基石。
    194. 磁县迓鼓 [cí xiàn yà gǔ]
        迓鼓也读作讶鼓、砑鼓,是河北磁州传统民间舞蹈的遗存。
    195. 退堂鼓 [tuì táng gǔ]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
    196. 虎座木鼓 [hǔ zuò mù gǔ]
        上古,人们提及最多的打击乐器就是鼓。
    197. 晨钟幕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198. 心跳如鼓 [xīn tiào rú gǔ]
        心跳又快已急。形容紧张或兴奋。
    199. 拔浪鼓 [bá làng gǔ]
        拨浪鼓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民间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拨浪鼓的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弹丸击鼓发出声音。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还有泥的、硬纸的;鼓面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纸制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面的拨浪鼓最为典型。早期的拨浪鼓是乐器而非玩具。拨浪鼓并不是某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过拨浪鼓。拨浪鼓流行于甘肃省卓尼,云南省中甸、维西、丽江,四川省盐源和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拨浪鼓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五大洲都有。
    200. 脓汁鼓 [nóng zhī gǔ]
        脓包所形成的鼓包。
    201. 圆鼓鼓 [yuán gǔ gǔ]
        状态词。 形容圆而凸起的样子:挺着~的肚子。~的豆粒儿。
    202. 记忆鼓 [jì yì gǔ]
        研究记忆的一种装置。
    203. 怯大鼓 [qiè dà gǔ]
        是一种北方曲艺形式。
    204. 效如桴鼓 [xiào rú fú gǔ]
        一敲就响,立竿见影。
    205. 睾鼓 [gāo gǔ]
        鼓名。即鼛鼓。睪,通“鼛”。
    206. 臯鼓 [gāo gǔ]
        击奏膜鸣乐器。
    207. 浒零花鼓 [hǔ líng huā gǔ]
        融歌、戏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
    208. 鯨鼓 [jīng gǔ]
        用鲸鱼皮制的鼓。 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钟十月》:“退龙剑而却步,月下开营;进鲸鼓而横行,云前起阵。”
    209. 骛鼓 [wù gǔ]
        指古代军中指挥驰骛进击的鼓声。
    210. 尾鼓 [wěi gǔ]
        汽车排气管的最后一段,大至分为以下几种。
    211. 塔波鼓 [tǎ bō gǔ]
        有响弦的双面小鼓。
    212. 起水鼓 [qǐ shuǐ gǔ]
        等同于出现泥石流。
    213. 九澧渔鼓 [jiǔ lǐ yú gǔ]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
    1. 钟鼓司 [zhōng gǔ sī]
        1.官署名。明代掌管内廷戏剧。 2.官署名。清代掌管计时报更。
    2. 杖鼓曲 [zhàng gǔ qǔ]
        古乐曲名。用杖鼓伴奏的乐曲。
    3. 鱼鼓简子 [yú gǔ jiǎn z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
    4. 鱼鼓简板 [yú gǔ jiǎn bǎn]
        见“鱼鼓简子”。
    5. 鱼鼓简 [yú gǔ jiǎn]
        见“鱼鼓简子”。
    6. 鱼鼓道情 [yú gǔ dào qíng]
        即道情。以唱为主的一种曲艺,原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因演唱时常用鱼鼓简子伴奏而得名。
    7. 雍门鼓琴 [yōng mén gǔ qín]
        相传雍门子周以善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雍门子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夫声敌帝而困秦者君也,连五国之约南面而伐楚者又君也。天下未嘗无事,不从则横。从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楚王秦帝,必报雠于薛矣。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薛,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孟尝君闻之悲泪盈眶。子周于是引琴而鼓,孟尝君增悲流涕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见汉刘向《说苑.善说》。《三国志.蜀
    8. 腰鼓舞 [yāo gǔ wǔ]
        又称打腰鼓。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原流行于陕北一带。舞者在腰间挂一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之﹐边敲边舞。新中国成立后﹐腰鼓舞成为群众节日里经常表演的民间舞蹈。
    9. 湘灵鼓瑟 [xiāng líng gǔ sè]
        谓湘水女神弹奏古瑟。
    10. 湘妃鼓瑟 [xiāng fēi gǔ sè]
        见“湘灵鼓瑟”。
    11. 铜鼓钗 [tóng gǔ chāi]
        叩击铜鼓的大型金银钗。
    12. 说鼓书 [shuō gǔ shū]
        曲艺的一种。说大鼓书。
    13. 手鼓舞 [shǒu gǔ wǔ]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表情丰富细腻,动作柔软灵活。主要表现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欢快情绪。
    14. 石鼓文 [shí gǔ wén]
        战国秦的刻石文字。因刻在鼓形的碣石上,故称。共十块石,每块刻四言诗一首,体制与《诗经》相近,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形,因也称“猎碣”。所刻字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即“籀文”)。结构严谨,历来受到书法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石鼓上刻的铭文,也指这种铭文所用的字体。石鼓是战国时秦国留存下来的文物,略象鼓,共有十个,上
    15. 石鼓书院 [shí gǔ shū yuàn]
        原址在湖南衡阳县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间李宽在山顶建屋读书。宋至道年间李士真在此创建书院,景年间仁宗赐名石鼓书院。《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末书院毁于战火,元明时兴时废。清代重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已辟为公园。
    16. 吹弹鼓板 [chuī tán gǔ bǎn]
        谓吹竹﹑弹弦击鼓﹑拍板。亦泛指戏曲演奏技能。
    17. 打撺鼓儿 [dǎ cuān gǔ ér]
        打鼓撺掇角色上场。喻鼓动,怂恿。
    18. 大鼓书 [dà gǔ shū]
        曲艺的一种。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清初形成于山东﹑河北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长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总称为大鼓书﹐简称大鼓。
    19. 棡鼓曲 [gāng gǔ qǔ]
        曲名。相传黄帝出师涿鹿,以?鼓为警卫,作?鼓曲。或谓其曲辞本之鲜卑。
    20. 花鼓戏 [huā gǔ xì]
        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
    21. 笳鼓之徒 [jiā gǔ zhī tú]
        见“笳鼓人”。
    22. 黄门鼓吹 [huáng mén gǔ chuī]
        1.乐曲名。后汉乐有四品:《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和《短箫铙歌》。 2.职官名。
    23. 记里鼓车 [jì lǐ gǔ chē]
        见“记里车”。
    24. 击鼓传花 [jī gǔ chuán huā]
        见“击鼓催花”。
    25. 击鼓催花 [jī gǔ cuī huā]
        唐南卓《羯鼓录》:“上(唐明皇)洞晓音律……尤爱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用作酒令。鼓响传花﹐声止﹐持花未传者即须饮酒。今亦用作游戏。
    26. 简鼓院 [jiǎn gǔ yuàn]
        古代官署名。宋制﹐门下省设登闻检院﹑登闻鼓院﹐掌管受理官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申诉进状﹐先经鼓院﹐或为所抑﹐则至检院。二院合称简(检)鼓院。见《宋史.职官志一》。
    27. 擂鼓鸣锣 [léi gǔ míng luó]
        形容作战布阵的声势。
    28. 锣鼓经 [luó gǔ jīng]
        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记谱时一般用某些代表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台”表示小锣﹐“七”表示钹﹐“扎”表示板﹐“乙”是休止符等。
    29. 锣鼓点儿 [luó gǔ diǎn er]
        指锣鼓等打击乐器敲击的声响和节奏。
    30. 轮睛鼓眼 [lún jīng gǔ yǎn]
        睁圆眼睛。
    31. 棚车鼓笛 [péng chē gǔ dí]
        宋真宗咸平﹑景德间,天下升平。洛中风气,富家每以车载酒食声乐,游于通衢,称做“棚车鼓笛”。参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三。
    32. 气鼓鼔 [qì gǔ gǔ]
        非常生气的样子。
    33. 滑坡鼓丘 [huá pō gǔ qiū]
        滑体上因滑动和阻力作用而形成。
    34. 朝歌鼓刀 [cháo gē gǔ dāo]
        比喻有才能者未被发现重用。 亦作“屠牛朝歌”。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唐?李白《鞠歌行》:“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35. 棡鼓部 [gāng gǔ bù]
        隋 鼓吹四部之一。
    36. 以资鼓励 [yǐ zī gǔ lì]
        用来提供鼓励,经常被用在表扬他人。
    37. 擂鼓助威 [léi gǔ zhù wēi]
        敲打战鼓以助长威风。
    38. 建鼓舞 [jiàn gǔ wǔ]
        一种击鼓而舞的传统舞蹈,汉代“百戏”的节目之一。
    39. 渔鼓道情 [yú gǔ dào qíng]
        见〖道情〗。
    40. 懽忻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宋 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方其困急时,簞瓢之馈,愈於千金,是故莫不懽忻鼓舞之至。”懽忻,一本作“欢欣”。亦作“懽忭鼓舞”。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其后圣躬康復,车驾一出,都人懽忭鼓舞,所在相庆。”
    41. 摇脣鼓舌 [yáo chún gǔ shé]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摇唇鼓舌”。宋 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摇脣”、“摇鼓”、“摇唇”。《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42. 钟鼓齐鸣 [zhōng gǔ qí míng]
        同时敲钟、打鼓,渲染一种热闹的氛围。
    43. 蛙鼓蝉鸣 [wā gǔ chán míng]
        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44. 缺鼓眼 [quē gǔ yǎn]
        青岛话,比喻看不清东西或者事件,造成自己或他人受伤或损失的行为。
    45. 摇脣鼓喙 [yáo chún gǔ huì]
        犹言摇唇鼓舌。明 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脣鼓喙,詡詡相夸奬。”
    1. 重整旗鼓 [chóng zhěng qí gǔ]
        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2. 重张旗鼓 [chóng zhāng qí gǔ]
        重:重新;旗鼓:古时作战用的旌旗与战鼓。比喻失败或受挫折后,重新整顿与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3. 钟鼓之色 [zhōng gǔ zhī sè]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4. 钟鼓馔玉 [zhōng gǔ zhuàn yù]
        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5. 渔阳鼙鼓 [yú yáng pí gǔ]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6. 腰鼓兄弟 [yāo gǔ xiōng dì]
        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7. 摇铃打鼓 [yáo líng dǎ gǔ]
        比喻张扬,闹得大家都知道。
    8. 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比喻停止做某事 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旧唐书.裴光庭传》
    9. 扬锣捣鼓 [yáng luó dǎo gǔ]
        犹扬铃打鼓。比喻喧哗吵闹。
    10. 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11. 摇唇鼓舌 [yáo chún gǔ shé]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指卖弄口才,进行游说或煽动 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庄子.盗跖》
    12. 扬铃打鼓 [yáng líng dǎ gǔ]
        比喻大声张扬。
    13. 一鼓而下 [yī gǔ ér xià]
        趁形势有利或士气高昂时,一举打跨敌人或攻占城市。
    14. 一鼓一板 [yī gǔ yī bǎn]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15. 悬鼓待椎 [xuán gǔ dài zhuī]
        比喻急不可待。
    16. 掀风鼓浪 [xiān fēng gǔ làng]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17. 弦而鼓之 [xián ér gǔ zhī]
        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名词,用如动词,“弹”的意思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18. 蛙鸣鼓吹 [wā míng gǔ chuī]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一般指蛙鸣。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
    19. 陶熔鼓铸 [táo róng gǔ zhù]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20. 陶镕鼓铸 [táo róng gǔ zhù]
        陶镕:烧制陶器;鼓铸: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21. 收锣罢鼓 [shōu luó bà gǔ]
        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22. 诗肠鼓吹 [shī cháng gǔ chuī]
        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23. 败鼓之皮 [bài gǔ zhī pí]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24. 敝鼓丧豚 [bì gǔ sàng tún]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25. 布鼓雷门 [bù gǔ léi mén]
        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26. 晨钟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27. 扯鼓夺旗 [chě gǔ duó qí]
        形容作战勇敢。
    28. 吹鼓手 [chuī gǔ shǒu]
        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原指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现在则用来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有贬义你看他成天忙着为别人当吹鼓手
    29. 打边鼓 [dǎ biān gǔ]
        指从旁鼓吹、协助。 从旁应和鼓动,助长人意
    30. 打当面鼓 [dǎ dāng miàn gǔ]
        比喻有话当面说,不背后议论。 比喻有话当面说,不背后议论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噼哩啪拉,把什么都摆出来,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同志。——罗旋《南国峰烟》
    31. 大张旗鼓 [dà zhāng qí gǔ]
        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32. 打退堂鼓 [dǎ tuì táng gǔ]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古时官吏退堂时要击鼓。比喻做事时畏难退缩你在自动键的创造上就作过贡献了,为啥到这新的关口要打退堂鼓呢?——竹青等《有情人》
    33. 掉舌鼓唇 [diào shé gǔ chún]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34. 对牛鼓簧 [duì niú gǔ huáng]
        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35. 桴鼓相应 [fú gǔ xiāng yìng]
        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36. 烽鼓不息 [fēng gǔ bù xī]
        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37. 櫜弓卧鼓 [gāo gōng wò gǔ]
        藏弓息鼓。指战事停息,天下太平。
    38. 鼓衰气竭 [gǔ shuāi qì jié]
        比喻力量耗尽,不能再有作为。
    39. 鼓舌扬唇 [gǔ shé yáng chún]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40. 鼓噪而起 [gǔ zào ér qǐ]
        鼓噪:喧闹,大喊大叫。喧叫闹哄起来。
    41. 鼓舞人心 [gǔ wǔ rén xīn]
        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42. 鼓盆之戚 [gǔ pén zhī qī]
        旧指死了妻子。
    43. 鼓吻弄舌 [gǔ wěn nòng shé]
        指鼓弄唇舌。
    44. 鼓衰力竭 [gǔ shuāi lì jié]
        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45. 鼓衰力尽 [gǔ shuāi lì jìn]
        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46. 鼓吻奋爪 [gǔ wěn fèn zhǎo]
        犹言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47. 鼓馁旗靡 [gǔ něi qí mí]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48. 鼓噪而进 [gǔ zào ér jìn]
        鼓:敲鼓;噪:高声叫喊。敲鼓呐喊,大张声势地向前进。
    49. 鼓舌掀簧 [gǔ shé xiān huáng]
        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指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50. 鼓脑争头 [gǔ nǎo zhēng tóu]
        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51. 鼓眼努睛 [gǔ yǎn nǔ jīng]
        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指使眼色。
    52. 鼓腹击壤 [gǔ fù jī rǎng]
        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同“击壤鼓腹”。
    53. 鼓角齐鸣 [gǔ jiǎo qí míng]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54. 鼓乐齐鸣 [gǔ yuè qí míng]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55. 鼓角相闻 [gǔ jiǎo xiāng wén]
        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
    56. 鼓吹喧阗 [gǔ chuī xuān tián]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57. 鼓腹而游 [gǔ fù ér yóu]
        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拍打肚皮四处游逛。形容闲暇无事,自得其乐。
    58. 鼓刀屠者 [gǔ dāo tú zhě]
        鼓刀:操刀。宰杀牲口的屠夫。旧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59. 鼓腹讴歌 [gǔ fù ōu gē]
        鼓:拍打;讴:歌唱。一边拍肚皮,一边唱歌。形容豪放不羁,闲散自乐。
    60. 鼓睛暴眼 [gǔ jīng bào yǎn]
        指眼睛突出的样子。
    61. 鼓乐喧天 [gǔ yuè xuān tiān]
        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
    62. 鼓鼓囊囊 [gǔ gu nāng nāng]
        软外皮中塞得圆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样子。 软外皮中塞得圆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样子把他们鼓鼓囊囊的一小袋金子往柜台上一扔
    63. 含哺鼓腹 [hán bǔ gǔ fù]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64. 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心情高兴而精神振奋在欢欣鼓舞之余,感到未来更加任重道远
    65. 欢呼鼓舞 [huān hū gǔ wǔ]
        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66. 击鼓鸣金 [jī gǔ míng jīn]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67. 胶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68. 谏鼓谤木 [jiàn gǔ bàng mù]
        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69. 紧锣密鼓 [jǐn luó mì gǔ]
        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70. 羯鼓催花 [jié gǔ cuī huā]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
    71. 金鼓齐鸣 [jīn gǔ qí míng]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72. 金鼓喧阗 [jīn gǔ xuān tián]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73. 羯鼓解秽 [jié gǔ jiě huì]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解秽:除去脏物。敲击羯鼓,以解除不快。指用自己喜欢的事物来解除不快的情绪。
    74. 金鼓连天 [jīn gǔ lián tiān]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75. 擂鼓筛锣 [léi gǔ shāi luó]
        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76. 开台锣鼓 [kāi tái luó gǔ]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77. 锣鼓喧天 [luó gǔ xuān tiān]
        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锣声鼓声直上九霄。形容气氛热烈 只见山坡后面,锣鼓喧天,早撞出两彪军马。——《水浒传》
    78. 两部鼓吹 [liǎng bù gǔ chuī]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79. 蒙在鼓里 [méng zài gǔ lǐ]
        好像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比喻受人蒙哄,好像装在鼓里,不知道外面的事
    80. 闷在鼓里 [mèn zài gǔ lǐ]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81. 鸣鼓而攻 [míng gǔ ér gōng]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82. 仆旗息鼓 [pū qí xī gǔ]
        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83. 旗鼓相望 [qí gǔ xiāng wàng]
        军队行列很长,战旗军鼓前后相接。形容队列绵延不绝,严整有气势。
    84. 旗鼓相当 [qí gǔ xiāng dāng]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这两支足球队旗鼓相当,打得十分激烈
    85. 敲锣打鼓 [qiāo luó dǎ gǔ]
        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86. 如鼓琴瑟 [rú gǔ qín sè]
        琴瑟:古代弦乐器。好像弹奏琴瑟一样。比喻夫妻间像弹奏琴瑟那样和谐美好。
    87. 息鼓偃旗 [xī gǔ yǎn qí]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88. 一鼓而擒 [yī gǔ ér qín]
        鼓:擂战鼓;擒:擒住。作战开始时,擂第一通战鼓就把敌人擒获了。比喻速战速决。
    89. 三鼓气竭 [sān gǔ qì jié]
        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尽。
    90. 金鼓喧天 [jīn gǔ xuān tiān]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91. 卧鼓偃旗 [wò gǔ yǎn qí]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92. 卧旗息鼓 [wò qí xī gǔ]
        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93. 鼓足干劲 [gǔ zú gàn jìn]
        鼓:鼓动,振作。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
    94. 尧鼓舜木 [yáo gǔ shùn mù]
        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鼓:谏鼓;木:箴木。尧门旁设谏鼓,舜门外置箴木。形容君主贤明,能随时接受意见,听取忠告。
    95. 摇吻鼓舌 [yáo wěn gǔ shé]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96. 摇唇鼓吻 [yáo chún gǔ wěn]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97. 摇锣打鼓 [yáo luó dǎ gǔ]
        又敲锣,又打鼓。比喻大声张扬。
    98. 撞钟击鼓 [zhuàng zhōng jī gǔ]
        指奏乐或敲击寺院的钟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