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成语解释 |
少纵即逝 |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
折鼎覆餗 | 见“折足覆餗”。 |
射影含沙 | 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射影含沙”。 |
折足覆餗 | 《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
深根宁极 | ①谓深藏静处。②根柢牢固。 |
神来气旺 | 犹言运气旺盛。 |
深文曲折 | 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
身先朝露 | 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
慎终于始 | 谓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
盛必虑衰 | 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
生死不渝 | 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
食必方丈 | 同“食前方丈”。 |
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 |
食不二味 |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
事不过三 | 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
食不遑味 | 同“食不甘味”。 |
食不兼肉 |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 |
食不兼味 | 见“食不二味”。 |
史不绝书 | 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
食不累味 | 同“食不二味”。 |
食不暇饱 | 暇:空闲。没有空好好吃饭。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
事不有余 | 谓达到极点。 |
食不知味 | 同“食不甘味”。 |
食不重肉 | 见“食不兼肉”。 |
食不终味 | 同“食不甘味”。 |
石赤不夺 | 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
时绌举赢 | 绌:不足;赢:有余。在衰败的时强做奢侈的事。 |
拾带重还 |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 裴度》。后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
实蕃有徒 | 见“实繁有徒”。 |
食方于前 | 同“食前方丈”。 |
儗非其伦 | 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语本《礼记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饰非遂过 | 粉饰错误,养成过失。 |
饰非养过 | 见“饰非遂过”。 |
食古如鲠 | 犹言食古不化。 |
豕虎传讹 | 同“豕亥鱼鲁”。 |
事缓则圆 |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
十浆五馈 | 典出《列子 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谓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
诗酒风流 | 作诗饮酒。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故称。 |
事宽即圆 | 见“事款则圆”。 |
诗礼传家 | 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
十米九糠 | 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 |
噬脐无及 | 亦作“噬脐莫及”。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 |
傫如丧狗 |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
十室九匮 | 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财物匮乏。 |
实事求是 |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
十室容贤 | 谓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 |
十死不问 |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
士死知己 |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
誓天断发 | 断发向天起誓。 |
室徒四壁 |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